【再访脱贫村 振兴气象新】农文旅融合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眼下,各地立足特色资源,进一步创新旅游模式、升级产品、优化服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这几天,位于安徽金寨县花石乡的大湾村一派忙碌,大家正在忙着升级改造村里的旅游设施。革命老区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6年,习近平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台州黄岩:书法村里飘满“书香年味” 浓墨御福,妙笔迎春。1月15日上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名家工作室迎春展览活动——钟艺名家工作室书法展在黄岩区茅畲乡下街村裕德堂举行。本次活动以“墨韵新春”为主题,共展出钟艺及其工作室成员书法作品50余幅,他们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视角,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传递出对新春的美好祝愿。这些精品佳作,既有对传统技法的坚守,也有对时代精神的热烈书写;既饱含对自然山川的礼赞,也蕴藏对家国情怀的深情,每一幅作品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47 浏览
全红婵紧急发文:理智一点吧! 1月29日下午,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发文:“理智一点吧”,疑似在劝解不理智的粉丝和打扰到家人的游客。从部分网友中午上传的视频可以看到,全红婵家门口,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图源网络不少网友替她发声:“不要打扰全红婵,让她和家人好好过个年。”1月26日,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多张与家人的合照。不久后,网络上也流传出她骑电动车带姐妹在村里逛街的视频。1月27日,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向记者透露,女儿今年确实回到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万村动员聚人才 创新发展增活力 罗煜明是湴崀村本地人,原来在清远市做贸易生意,2020年回到村里做党总支书记,2021年换届选举后,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社长。原来的湴崀村经济底子弱,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足,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仅4万元。“要发挥好村里68名党员的模范作用。”摸底后,罗煜明带动乡贤和社会力量,新建了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不仅为党员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村里党员群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江苏睢宁96岁老人自费数万元修桥铺路方便村民出行 中新网徐州2月28日电 (朱志庚 唐娟 张官正)近日,江苏省睢宁地区天气回暖,睢宁县官山镇张集村96岁的村民张广之来到村东头铺满砂石的小路上查看道路修建情况。据了解,多年来,张广之自费为村里架桥、铺路、建广场,劳心劳力,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便利。96岁的张广之来到村东头铺满砂石的小路上查看道路修建情况。张官正摄 张广之早年在睢宁县及泗洪县一带以摆渡为生。1974年,张广之回到老家张集村。村庄南侧有一条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0 浏览
新春新气象 欢乐幸福年(新春走基层) 新风尚助力基层治理更有效本报记者 李中文 刘军国这个春节,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广方村村民屠层峰过得格外舒坦:儿子找了一份好工作,自己二次创业开了个好头。问他为啥好事成双?屠层峰脱口而出,“靠咱的好家风!”从小教育儿子要自食其力、刻苦学习,考上研究生、找到好工作;而他自己则因为“好家风指数”高,在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30万元免担保低息贷款,成功二次创业。在浦江县,“看不见、摸不着”的家风成了可以被量化评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新春走基层)小村青鱼获丰收 “鱼王”争霸赛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宿迁1月22日电 (刘林 唐娟)“王跃,28.5斤,第一名;陈忠元,27.6斤,第二名;陈忠玉,27斤,第三名……”22日上午,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桥北村养殖水塘岸边热闹非凡,经过严格称重,该村党支部书记蔡则顺宣布“鱼王”诞生,塘边围观村民喜笑颜开,响起一片掌声。捕鱼队的师傅们把大鱼装入网箱。刘林 摄 养鱼是桥北村的特色产业,村里拥有3000余亩优质鱼塘,水质优良,为鱼儿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新春走基层|从臭水沟到景观街,王林坡村变身数字化网红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辰昊在巍峨的泰山脚下,奔腾的汶水西畔,有一座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新潮的村庄——王林坡村。王林坡村因村西有清泉涌出又名清泉官庄,是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下辖村。近年来,王林坡村逐步确立了“一庄、两园、一画廊”的发展定位,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走进王林坡村,探寻它变身数字化网红村的秘诀。2017年,乡村振兴的号角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高原暖心房”点亮推瓦村 5070米海拔上的温暖奇迹 午时推瓦村伦珠曲珍和她的儿子在家中看电视。伦珠曲珍在“暖心房”整理被子。冬日的推瓦村(航拍画面)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有一个与不丹接壤的村子——推瓦村。这里海拔高达5070米,长期以来,村民们饱受高海拔、缺氧、昼夜温差大等问题的困扰。然而,自2024年起,“高原暖心房”项目的落地实施,为38户村民带来了恒温恒氧的舒适生活,村民仅需出资3000元。这一利民工程让推瓦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的生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