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

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及反电诈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848件

中新网2月24日电 24日,最高检召开“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新闻发布会。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1至11月,在个人信息保护及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全国检察机关聚焦旅行社、快递、医疗机构、房产中介等泄露个人信息以及互联网企业违规收集、获取个人信息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办案4848件。在特定群体权益保障领域,围绕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新业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共办案331

中国信通院启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个人信息和用户权益保护专项评估

【中国信通院启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个人信息和用户权益保护专项评估】财联社2月25日电,据中国信通院官微2月25日消息,中国信通院依据系列标准,现正式启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个人信息和用户权益保护首轮评估。评估对象主要适用于面向普通用户提供AIGC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例如提供智能对话、情感陪伴、智慧办公等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PP或智能体,提供语音对话、智能调用、任务执行等服务的AI终端等。

受犯罪组织蛊惑、非法出境后滞留泰国 40人被遣返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公安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月27日,40名中国籍偷渡人员从泰国被遣返回国。此次遣返依据中泰两国法律、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进行,是双方依法合作打击偷渡等跨境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具体举措。公安部高度重视此次遣返工作,本着依法保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和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在中国驻泰使馆大力协助下,持续加强同泰有关部门沟通合作。近日,泰相关执法部门将40名中国籍偷渡人员遣

“500亿俱乐部”仅剩易方达张坤一人,今年以来主动型基金业绩回暖明显

红星资本局2月5日消息,随着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披露完毕,知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曝光。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截至2024年底,共18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200亿元,昔日“500亿俱乐部”仅剩公募“一哥”张坤一人。相比之下,千亿级被动指数基金经理人数目前已增长至两位数。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以来,部分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暖迹象明显。业内分析认为,尽管主动型基金在过去几年面临挑战,但在存量资金

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创新高

【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创新高】财联社2月21日电,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显著回暖,截至2月18日,权益类基金业绩排行榜前10中有9只为主动权益类产品。与此同时,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的最新净值创下成立以来新高。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在多重利好因素带动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改善,伴随热点逐步扩散,市场结构性机会明显增多,从而给主动管理型基金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上证报)

2只A股今日股权登记,达梦数据、我乐家居分红力度最大

Wind数据显示,根据上市公司权益分配方案梳理统计,2只A股今日股权登记。其中,2股拟派息。达梦数据、我乐家居分红力度最大,每10股分别派息5元、2元。此外,当日还有2股抛出分红派息预案,慧翰股份、焦点科技拟分红力度最大,每10股拟分别派息25元、5.5元。

2024年32.6万人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

简介: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有关负责人日前受访时介绍,2024年,检察机关创新“检察开放日”活动内容形式,让社会各界面对面、“零距离”深入了解检察职能和检察工作。一年间,全国检察机关以四级联动方式,围绕保护妇女权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检察科技主题同步举行开放日活动5600余场,32.6万人走进检察机关。记者:刘硕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社论】保障丧偶妇女辅助生殖权益,小案不小

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揭晓活动。一起似乎不那么起眼的“保障丧偶妇女辅助生殖权益案”位列十大案件之中。入选案例的特点在于案件内容新、权利义务争议点新,且对于处理同类案件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个案推动法治进程。如果说入选的“厨师拌黄瓜被诉违反竞业限制纠纷案”,旨在依法规范被企业滥用的竞业限制;“职业闭店人案”旨在宣示治理“假闭店、真逃债

退一赔三!合肥李女士胜诉

商家冒用知名品牌,故意隐瞒真实信息,消费者多次与公司协商退货无果。为帮助消费者维权,在组织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合肥市消保委决定支持消费者提起诉讼。3月2日,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近日,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做出判决,支持消费者全部诉求。事情还要从2021年6月29日说起,合肥市民李女士与甲公司签订《销售安装合同》,合同约定李女士以3.9万元从甲公司订购产自爱沙尼亚的进口“摩兰”品牌地板。合同签订当日,李女

航班延误,怎么维护权益(法治聚焦)

洪  琥绘编者按:航班延误是民航出行中最常见的困境之一。旅客在应对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补偿机制模糊、维权成本高等难题。“不可抗力”成为航司解释延误的常见理由,许多乘客因不熟悉行业规则或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导致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民航法规对航班延误的责任认定、服务保障都有哪些规定?如何让这些条文落地为旅客的“护航指南”?我们通过法院审理的两个案例,看航班延误、取消时,哪些情况可以获得赔偿,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