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广图发布招募令,招募“领读大使”

日前,广州图书馆发布招募令,招募“领读大使”:作家、学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深度阅读沙龙。同时,招募更多的专业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壮大“穗阅先锋”专业志愿队;构建文创生态圈:开放IP授权,联合设计开发文创,携手打造更具活力的城市文化共同体。据介绍,2024年,广州图书馆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从5月1日起调整文献借阅规则,这一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外借文献1365.0万册次,同比增长26

《乔石文集》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乔石文集》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乔石文集》收入乔石同志在1985年5月至1998年2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共118篇,约40万字,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乔石文集》的编辑出版,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系统学习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

诚邀各界人士携手共筑历城记忆库 历城区图书馆启动地方文献资源征集

为全面系统保护历城区地方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历城区图书馆开展“历城记忆·文明薪火”地方文献资源征集活动,现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与历城区相关的地方文献、民间族谱及名人著作。一、征集意义历城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地方文献、族谱及名人著作是记录城市发展脉络、展现人文精神的核心载体,是研究地方史志、追溯家族渊源、挖掘名人思想的重要资源。本次征集将通过系统化、数字

王贵忱亲属向省图捐赠藏书家黄荫普致王贵忱信札等珍贵文献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方面获悉,著名学者王贵忱先生的亲属近日,将著名藏书家黄荫普致王贵忱信札二十四通等三十四种文献无偿捐赠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方家忠馆长、潘咏怡副馆长接收了此批珍贵文献。方家忠馆长在致辞中表示,王贵忱先生亲属此次捐赠的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悉心珍藏,以表达对王贵忱先生精鉴赏、富收藏而又化私为公、以飨学林的无尽感佩。王贵忱长子王大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次花落新安医学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记者近日从安徽中医药大学了解到,该校申报的《黄山民间藏新安医学古籍调查叙录及未刊稿抄本整理与研究》,获批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为该校中医学学科教授王鹏,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次对新安医学研究立项。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流派,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本次王鹏团队获批的重点项目,是历时近十年学术积累的结果。该

探寻岁月深处的故事(为梦想奔跑)

天津师范大学师生调查民间历史文献—— 探寻岁月深处的故事(为梦想奔跑) 本报记者  武少民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6日第 11 版) 在河北沧州的一座古庙中,几名年轻人扫去枯枝灰尘,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碑刻。尽管碑文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他们依然惊喜地认出,这是清代道光年间的造桥碑。这些年轻人都是天津师范大学民间历史文献调查团的成员。5年来,他们冒寒冬、迎酷暑,沿着村庄巷陌、河岸田埂,行走在民

王贵忱先生亲属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捐赠黄荫普信札等文献

近日,著名学者王贵忱先生的亲属,将黄荫普致王贵忱信札二十四通等三十四种文献无偿捐赠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方家忠馆长、潘咏怡副馆长接收此批珍贵文献。方家忠馆长(右)接收王大文先生(左)捐赠可居室文献王贵忱(1928-2022),号可居,斋号古泉斋、可居室等,辽宁铁岭人,是当代著名收藏家、钱币学家、文献学家、文史学者、书法家,曾被潘景郑誉为“魁奇之士”。他早年参加革命,1949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石冲去世,他的两件作品正在武汉展出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他把观念和行为艺术引入油画,油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石冲于2月23日去世,引发艺术界友人的怀念。极目新闻记者得知,这位出生于湖北黄石的艺术家,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两年前还曾回武汉举办个展。目前亦有他的作品正在武汉展出中。石冲教授(冯博一供图)他的作品多次获大奖在石冲教授画室(冯博一供图)石冲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该展览策展人冯博一在朋友圈发文写道——“诗人说‘四月,是残忍的

东西问丨陈伟:云梦睡虎地简牍历史密码解读

中新社武汉2月24日电 题:云梦睡虎地简牍历史密码解读——专访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中新社记者 梁婷 马芙蓉湖北云梦是最早发现秦简之地,也是秦汉简牍出土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云梦自1972年出土大坟头汉牍后,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创下多项之最,如最早的法医记录、最早的刑侦文书、最早的木牍家书、“中华第一长文觚”等。其中,睡虎地秦简被称为中国最早法典,具有世界性意义。睡虎地简牍

古韵新声: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新发现、跨学科与世界性

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正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并在具体研究领域中努力做到“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纵观最近一年来在该领域出版的图书,无论从资料的发掘与整理,还是从跨学科、世界性、新价值等方面,都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这一趋势。古意悠长:中国传统音乐资料的新发掘与再整理传统音乐研究要寻找那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