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让文化遗产更有精气神地“火”起来
【宫商角徵羽】作者:陈立萍(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文化遗产,如同一条横跨时空的桥梁,联结着历史与未来,融合着传统智慧与现代精神,承载着民族的深厚记忆与独特创造力。保护文化遗产,让它们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文化生活,文化遗产才能重焕生机、再放光彩,最终才能守护与传承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项目,将皇家文化搬出宫城,让更多的百
春节“入遗”的中国意义与世界价值
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入遗”成功,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春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链接全世界华夏子孙的最坚韧纽带,也是华夏子孙的最鲜明印记,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生动的表征,中华民族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春节“入遗”成功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得到世界普遍认同的标
暨南大学“四海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班仪式暨非遗保护与传承跨界交流研讨会圆满举行
1月9日,暨南大学“四海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班仪式暨非遗保护与传承跨界交流研讨会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校友楼三层四海艺术空间隆重举行。来自各界的多位专家学者与暨南大学120名港澳台侨学子齐聚一堂,共话非遗传承与创新。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亮点纷呈,为非遗保护与国际传播注入新的活力。本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致公党广东省委文化与体育委员会、广东侨界青年联合会指导,暨南
敦煌守护者的坚守与担当
对全国人大代表汪万福的采访,是一场关于坚守与传承的对话。他用质朴的话语讲述着敦煌的故事,从防沙治沙到文物修复,从生态保护到民生关切,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采访中,汪万福说得最多的是“责任”二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仅要为文化遗产保护发声,更要为民生福祉建言。他的建议总是经过深入调研,汇聚了基层群众的心声,字里行间满是对文化遗产和人民群众的敬畏和深情。马富春 来源
扎实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文化和旅游系统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文化和旅游领域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文化是沟通心灵、增进共识的精神纽带,旅游是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桥梁。图为2024年6月1日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全球推广活动——“茶和天下”·雅集活动现场。
“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原标题:一朵花,历久弥香!“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一朵花,历久弥香。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等30个传统农业系统列入,是湖北省唯一入选项目。据了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倡议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有关的景观、生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