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数智敦煌 一键飞天”——甘肃省首家县级政务平台跨入24小时AI时代
2月24日,甘肃省敦煌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甘肃省首个“可思考、会解答、能办事”的政务服务全渠道智能化政务平台。该系统通过PC端及微信公众号“敦煌政务通”双平台,为市民提供7×24小时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的全天候服务,标志着敦煌数字政务进入AI赋能新阶段。此次“敦煌政务通”接入的Deepseek模型,是依托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在确保数据安全不出域的前提下,通过自然
著名敦煌学家、文献学家、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项楚逝世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2月4日,川观新闻记者从四川大学获悉,著名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名誉所长项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4日7时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项楚先生,浙江永嘉县人,1940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同时考取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庞石帚教授攻治六朝
来自敦煌莫高窟的春之使者——“敦煌·飞天啾”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28日电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一只神秘而美丽的青鸾,它栖息于285窟窟顶南坡,宛如春天的使者,在阳光下轻唱着动人的旋律。近日,一款以它为灵感设计的精美毛绒玩偶——“敦煌·飞天啾”在敦煌亮相,其颜值爆表、气质软萌。莫高窟285窟建于西魏时期(公元538-544年),是敦煌石窟中保存最完好的洞窟之一,也是“青鸾”的栖息之地。青鸾,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属于凤凰的一种,它身披绚丽羽毛
数字技术,让文物“触手可及”
观众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奇遇三星堆”展览上拍照。 陈其保摄(新华社发)在“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游客借助VR设备沉浸式游览莫高窟第285窟虚拟场景。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摄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云冈石窟第10窟进行数据采集。 新华社记者 詹 彦摄在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黄 舒摄(人民视觉)在距离山西云冈石窟900多公里之外的山东青岛城市传媒广场,云冈
“千年匠心釉见敦煌”瓷画艺术展首次亮相广州
“千年窑火,非凡匠心;丝路瓷缘,璀璨敦煌。”1月11日,“千年匠心 釉见敦煌”瓷画艺术展在广州市员村工人文化宫悦·艺术馆正式开启。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总工会指导,广州市员村工人文化宫主办。釉见敦煌:“釉绘敦煌千年韵”这是敦煌主题瓷画展在广州的首次亮相,本次展览现场展出的60件套敦煌主体瓷画和2个敦煌瓷窟,吸纳敦煌元素,汇集巧匠新意,将敦煌壁画的神秘色彩展示在温润的景德镇瓷画之上,以高温颜色釉传承续写敦
敦煌形成三道绿色屏障:莫高窟积沙量减95%以上
中新社兰州2月23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李亚龙)“在莫高窟扫沙子”是几代敦煌莫高窟人共有的深刻记忆,而“风轻云淡”已成为如今新常态。这是被称为“中国旱极”的敦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缩影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三道绿色屏障,大大提高了防风阻沙能力,减少了沙尘暴发生频率。敦煌市林业草原事务中心主任夏生福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近年来,敦煌因地制宜在重点区域采取工程治沙、封沙育林(草)、沙化土地封禁
文化中国行|甘肃敦煌:外国游客乐享中国年
春节假期期间,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社火进景区展演活动,为游客送上民间非遗社火文化大餐,不少外国游客有幸观看了精彩的敦煌社火表演,在敦煌过了一个祥和的中国年。几名外国游客观看了敦煌社火,并兴高采烈地和舞狮合影。(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马静娜 摄影 王斌银)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