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年散文大赛|老家的榆树
图、文 \ 周广柱老家的乡亲们,爱在庭院里栽树,桃树、杏树、枣树、石榴树,几乎家家都栽有一两棵,既能赏花,还能吃果;其次便是榆树和梧桐树,寓意好,树形高大,是最主要的用材树木。榆树是个宝。它不仅能结出成串成串的“钱”,还有着“家中有余”的美好期盼,也曾是乡亲们的救命树。春荒的日子,家家户户清汤寡水,上顿不接下顿,为了养家糊口,到地头沟沿薅野菜、撸树叶,便成了一家老小最忙碌的事情。榆钱、榆叶、榆树皮
新春走基层|苦累永攀登——跟着泰山挑山工送货
20世纪80年代,作家冯骥才在散文《挑山工》中写道:“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近年来,索道等现代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运货压力。但山路弯弯,沿路商户、酒店分散,挑山工仍需“点对点”送货,尤其是运送西瓜、鸡蛋等易碎物品。如今,泰山上还有10余位挑山工,平均年龄50岁。挑山工勤劳、坚韧,也乐观豁达。他们说不清山路有多少米、有多
丰子恺那样的父亲(文思)
闲暇时,总要有几本心仪的“枕边书”陪着度过,丰子恺的散文便是不错的选择。我非常喜欢他笔下那些与子女相处的小故事,不仅让人看到他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天性关爱,更让人领略到作为一位文学、艺术大家的教育智慧和慈悲善良。丰子恺有6个孩子,还收养着一个女儿。然他从未觉得苦,而是将孩子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他在《儿女》中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让人不由想起他的好友朱自清。
北京是我生命的由来和最为动情的地方
什刹海冰场上的侯磊 侯磊于儒福里过街楼 与昆曲老师张卫东于朱家溍先生家留影 与朋友们一起外出访古 侯磊著作颇丰,近期出版有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散文新著《北京繁华录》,散文集《北京烟树》也喜获“三毛散文奖”,记者就此采访侯磊,请他讲述创作故事和写作的心路历程。1983年生人的侯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青年作家、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祖上在北京生活了150年以上,从小学到高中始终都没有出东城区北片。他从小生活在胡
解读鲁迅散文诗集,《黑白镜像——〈野草〉讲稿》出版
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黑白镜像——〈野草〉讲稿》。《黑白镜像——〈野草〉讲稿》是对于鲁迅《野草》散文诗集的逐篇解读,其特别之处在于虽是专业学者对《野草》的研究解读,却并不选择以“学术语言”写就,而是采用类似散文的形式,将专业的文学分析阐释融入到诗意的语言中。作者以直观体悟的方式,探究鲁迅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又结合文学研究的理论知识,揭示渗透鲁迅创作中的“现代性”观念,探究鲁迅作品中“背反概念”
“好散文的教养”是怎样炼成的?《好散文的秘密》来了!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近日,《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一书出版,书中集合了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傅菲、庞余亮、塞壬、黑陶七位当代散文名家在“南方周末写作课”上所讲授的写作指南。名家们从选材、结构、情感、语言、美学等角度,为写作爱好者编织出一条通往散文写作的核心路径。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湖北省作协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修文的《如何提升散文的美学境界》等讲课稿,被该书收录。李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