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

“蓝天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24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双碳”目标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蓝天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说,2024年,蓝天保卫战决心不移、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大气污

云南2024蓝天保卫战硕果累累 空气质量持续领跑

记者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4年,云南省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态势。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飙升至99.1%,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低至20.5微克/立方米,全年杜绝了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昆明市更是一骑绝尘,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独占鳌头。2024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云南朝着“3815”战略“三年上台阶”目标迈

印媒:德里要求加油站禁为15年老车加油,以减少污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印度时报》3月1日报道称,为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缓解空气污染问题,印度德里政府当天宣布,自4月1日起,印度德里国家首都辖区所有加油站禁止为车龄超15年的车辆加汽油。德里环境部长西尔萨表示,将通过在加油站安装特别装置识别车龄。预计本月底所有加油站的装置安装完毕。实际上,印度早就禁止在德里地区驾驶车龄超过 10 年的柴油车以及超过15 年的汽油车。此次德里政府的举措是对原禁令的

移动源已成污染物排放首要来源 我国将制定国七标准

在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移动源已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力度。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从全国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上看,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了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的排放量已超过900万吨。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人

广州今年设713个废弃年花年桔临时收集点

新春佳节临近,花城年味日益浓厚,家家户户纷纷选购年花年桔装点家居,增添喜庆节日气氛。1月24日,记者从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获悉,今年广州预设713个废弃年花年桔临时收集点,鼓励市民分类收集处置废弃年花年桔。各区设置情况分别为:越秀区54个,海珠区37个,荔湾区32个,天河区80个,白云区99个,黄埔区130个,花都区63个,番禺区158个,南沙区31个,从化区12个,增城区17个。各临时收集点

“蓝天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

“蓝天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抓住移动源这个‘牛鼻子’”……在生态环境部2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回应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热点问题。2024年成绩单: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李天威介绍,2024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改善幅度大,全国PM2.5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7.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都优于年度目标;改善范围广,京津冀地区PM2

生态守护网背后的“使者”

密云水库是北京至关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被誉为首都的“大水缸”。其蓄水量巨大,为北京市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饮用水资源,保障了首都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此外,密云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水措施,有效维护了水库水质和周边环境。 密云区的绿色生产理念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其中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该工厂位于密云水库不到20公里之处,作为首都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部:科学有序推进标准修订,更严管控PM2.5排放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会上强调,空气质量改善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启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在实施情况评估、人体健康影响和标准限值修订等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将遵循聚焦公众健康、统筹发展与保护、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三大原则,科学有序地推进标准修订。

生态环境部:将制定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措施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污染最重的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为进一步改善该区域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将制定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措施。去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2.2微克/立方米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围绕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健全完善重污染天

科学家成功开发新型制氢技术

科学家成功开发新型制氢技术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8日第 12 版)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吴丹、邱子睿)氢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是当前全球加速开发利用的重点能源之一。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零碳制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分别于2月13日、14日在《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两项研究成果都旨在优化制氢反应,但二者侧重点和实现路径大有不同。在《自然》发表的成果突破了催化科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