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

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包工头拿工程款买车买房却拖欠工人工资528万余元 被判两年六个月

包工头余某斌承包工程收到工程款后,将款项用于购车、购房和其他工地项目建设及个人消费,拖欠180名工人工资528万余元拒不支付,被人社局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后依然拒绝支付。最终,余某斌被法院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示意图 资料图片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该案为其中之一。最高检表示,包工头挪用款项数额较大,

春节假期加班,三倍工资怎么算?

最近,网络上关于春节假期加班和加班报酬的讨论多了起来。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今年增加农历除夕假日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除夕、大年初一到初三,以及初四到初七等假期的加班政策具体是如何规定的?8天假期里如果参加了工作,加班工资怎么算?除夕上班有没有“三倍工资”?加班工资可以用调休、补休抵扣吗?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东莞市人力资源和

两部委发布典型案例:做虚假工资表拖欠农民工工资30万,一包工头获刑

任某制作虚假农民工工资表,将应付工资用于支付工程款和个人开销,拖欠13名农民工工资共计30万余元,造成多名劳务人员聚集讨薪。人社局介入后,任某拒接人社局责令支付的电话并藏匿。最终,任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该案为其中之一。 据悉,2020- 2024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

最高检:2024年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批捕612件617人

1月21日,最高检发布6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该批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坚持依法履职,在办案中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配合,以高质效办案协同推动欠薪治理。最高检介绍,已连续六年发布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从近年检察机关办理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来看,建设工程领域欠薪行为高发多发,是农民工欠薪的重灾区。此外,欠薪讨薪的行业

严惩恶意欠薪!两部门发布五起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民法院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强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0—2024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6200余人。强化治理合力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大部分劳动者能够顺利拿到劳动报酬,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个别用人单位和个人拖欠劳动报酬,甚至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

最高法: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存在,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存在。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门在临近春节之际,联合发布5件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表示,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大部分劳动者能够顺利拿到劳动报酬,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个别用人单位和个人拖欠劳动报酬,甚至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存在,解决欠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据通报,202

严惩恶意欠薪!两部门发布五起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民法院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强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0—2024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6200余人。强化治理合力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大部分劳动者能够顺利拿到劳动报酬,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个别用人单位和个人拖欠劳动报酬,甚至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

假期坚守岗位 三倍工资怎么算(服务窗)

最近,网络上关于春节假期加班和加班报酬的讨论多了起来。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今年增加农历除夕假日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除夕、大年初一到初三,以及初四到初七等假期的加班政策具体是如何规定的?8天假期里如果参加了工作,加班工资怎么算?除夕上班有没有“三倍工资”?加班工资可以用调休、补休抵扣吗?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东莞市人力资源和

严惩恶意欠薪!两部门发布五起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民法院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强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0—2024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6200余人。强化治理合力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大部分劳动者能够顺利拿到劳动报酬,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个别用人单位和个人拖欠劳动报酬,甚至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

最高法: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存在,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存在。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门在临近春节之际,联合发布5件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表示,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大部分劳动者能够顺利拿到劳动报酬,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个别用人单位和个人拖欠劳动报酬,甚至恶意欠薪、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存在,解决欠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据通报,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