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唐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洛追:于岁月中坚守 在传承中绽放 洛追画的唐卡。洛追获得的证书。洛追正在调画唐卡的颜料。洛追正在画唐卡。洛追的学生正在学习画唐卡。洛追(左)与洛桑桑格老师(右)合影。洛追画的唐卡。“唐卡的每一个画面都是有生命的,每一次创作都是画师与故事里的人物进行的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只有完全找到这种心灵上的契合点,才能画出一幅可以传世的好作品。”达孜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唐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洛追说。出生于达孜区白纳村的洛追从小就对唐卡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湖南文化走向世界 | “隐”在大山,湖南网红手艺人打造“中国式浪漫” 2025年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长沙开幕,省长毛伟明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湖南文化走向世界”计划,要让三湘四水成为令人向往的心灵之约。湖南文化如何让世界看见?在湖南,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隐”在大山,复刻还原非遗传统技艺,以“守艺人”“归乡人”的身份,打造“中国的奢侈品”,制作成短视频,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获取大流量。他们不仅唤醒人们的童年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资讯有故事丨看自贡彩灯如何点亮世界 外国友人感叹“中国人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坚持” 四川自贡有着“南国灯城”美誉。自贡灯会是中国最大的年节灯会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年春节和元宵节,自贡灯会都会吸引数百万游客打卡体验,感受中国灯文化的魅力。今年33岁的兰洋是土生土长的四川自贡人。2017年,26岁的兰洋回到家乡,和母亲一起把自贡彩灯业务不断做大,推向世界更多地方。虽然兰洋生在自贡、长在自贡,但他此前从没想到自己的事业会和家门口的自贡灯会紧紧联系在一起。兰洋接受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春日逛庙会 当日是立春,大批市民游客来到北京地坛公园参加在这里举办的春节文化庙会,感受春天气息。2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扎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海捷(右)在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上展示他制作的灯笼。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2月3日,市民逛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2月3日,外国游客逛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2月3日,市民逛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2月3日,市民在地坛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拜城:传承非遗 守护精神家园 “帕拉孜”手工纺织技艺,可以口述的传承历史有400多年,“帕拉孜”以其朴素的风格和独特的工艺,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拜城县通过举办职业培训班和各类文化活动,持续推动“帕拉孜”手工纺织技艺保护与传承,让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拜城县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月25日,记者在拜城县黑英山乡喀赞其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帕拉孜”传承人帕丽丹姆·吐尔地家的院子里看到,帕丽丹姆·吐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广西多彩非遗让澳大利亚民众感受八桂年味 2月9日,由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和澳大利亚国家海事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欢乐春节——走进博物馆过大年”活动在悉尼澳大利亚国家海事博物馆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广西图书馆与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带来系列非遗展示和文艺展演,吸引约900名民众参与。澳大利亚民众体验香囊制作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活动现场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活动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室内设置了多项非遗体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千城百县看中国|山东潍坊:传统盖帘制作技艺焕发新生机 山东临朐有一种古老的盖帘制作技艺,取干燥的高粱秆或者蒲草秆,经过选、折、剪、割、缝等一系列工序,编制出实用美观的盖帘。小小的手工制品不仅具有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优点,还凝结着寸丝寸缕的乡愁记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手工艺品需求的增加,临朐县这一传统制作技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使得盖帘的样式更加多样化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文化中国行|耿青青:千针万线洛绣情 纤纤巧手绣锦色,千针万线洛绣情。洛绣传承人耿青青近年来致力于洛绣的传承与发展,并将这一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实用需求相结合,通过洛绣与旗袍、盘扣及相关配饰产品结合来展示洛绣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洛绣,传承这一非遗技艺。在河南洛阳“清心唐”洛绣美学空间,耿青青正在教授徒弟们,亮丽的丝线随绣花针穿引其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出来。耿青青在传承洛绣技艺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洛绣的创新发展,她成立了洛绣汉服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文化中国行丨到江西乐平看大戏 感受古戏台营造技艺 春节期间,在赣剧文化发源地之一江西乐平,一出又一出的好戏在各个乡镇村落轮番上演,处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戏台是戏剧艺术的表演场所和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我国戏曲的发展和繁盛,同时也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珍贵遗存。在江西乐平市,一座人口不足百万、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遍布了458座戏台,那里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春节期间,江西乐平各村的古戏台上,伴随着锣鼓点响起,舞台上演员们的深情演绎伴随着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千城百县看中国|北京:潭柘紫石砚的坚守与新生 潭柘紫石砚是利用潭柘紫石制成的砚台,为北京门头沟区特产。明清时期即为宫廷御用佳品,广受群众欢迎,极具收藏价值。潭柘紫石砚在雕刻技艺上手法独特,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2021年,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我们跟随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尚征武,深入了解这一古老技艺的精髓与传承故事。制片人:马宝军策划:张青 杜屹然统筹:汪峰 陶玲君编导:邱俊松报道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