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

“新20条”落地 山东楼市现回暖趋势

【“新20条”落地 山东楼市现回暖趋势】财联社2月11日电,山东省住建厅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住房领域消费的行动计划》,20条措施涵盖房票安置、以旧换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多项创新政策,为山东楼市注入强心剂。2025年开年以来,山东省密集出台楼市新政,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在当前政策组合拳下,山东省内部分市场得以重新激活,核心城市率先回暖。日前,记者走访济南多个楼盘看到,部分售楼处人气回暖,

与你我有关,请查收这份2025年“民生清单”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表示,2025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将坚持岗位开发和政策激励并重,能力提升和服务优化并行,更好支持就业成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积极稳定公共部门岗位,拓宽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不间断举办“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等活动,促进人岗高效

“今年就准备在成都买房!”安居成都,“返乡人”坚定了决心

“成都,毕业之后我就回来。”“在北京工作7年后,我毅然选择距离家乡更远的成都,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活力、包容、烟火气赋予我灵感,也让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生活的惬意。”1月23日,2025年“返乡成都”座谈交流——“回家安居”专题活动在成都举办。来自各领域、各部门的企业家、专家学者、“返乡人”同聚一堂,为成都发展建言,为城市进步献策,也为安居成都、投资兴业分享独到看法。“家乡发展好,今年准备在成都买房”座谈

政策红利叠加品质升级,推动楼市消费“入场”意愿

海报新闻记者 李萍 报道2025年开年以来,全省多地房地产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以高品质住宅为代表的"好房子"市场率先破冰,部分项目成交量同比增幅超50%,出现单周到访量突破百组的积极表现。这既得益于山东省"精准施策、分类调控"的政策组合拳,更映射出消费升级时代下,购房者对"好房子"的强烈诉求。政策组合拳减轻购房压力 多维举措提振置业信心2024年至今,山东省以“稳市场、促消费”为核心,推出一

国开行2024年支持收购近万套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据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2024年,国开行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重点支持广西、江苏、河南、吉林、四川等地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带动相关城市消化存量商品房近万套。据了解,国开行及时设立多种贷款产品,着力为各地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通过专项授权和差异化信贷政策,助力各地按照以需定购原则,通过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

开发装配式建筑新场景,广盛建科投产7年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通讯员 许名波 黄超装配式是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多用于房屋住宅建设,但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多数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产能无法得到释放,生存发展面临挑战。2月14日,总部位于湖北宜昌的湖北广盛建设集团传来消息,自2024年以来,其旗下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广盛建筑产业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盛建科”)识变应变,转换思路,积极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场景,全年满负荷生产

国家统计局:近期房地产市场在政策组合拳作用下积极变化增多

1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康义介绍,2024年,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形势,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个部门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取消了限购、限售、限价和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的标准,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存量贷款利率以及换购住房的税率,合力打出来一套政策组合拳。各地区也因城施

银行理财研判2025年投资机会:权益市场行情可期

施罗德交银理财认为,2025年,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背景下,内需全面提振有望成为经济亮点。财政接续消费补贴,扩大支持范围,社零增速有望明显改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2025年高能级城市房价有望企稳。多方共同助力内需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2025年资产配置展望。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认

去年6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超2000亿元,上海、北京领跑

2024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态势,“先冷后热”是对全年楼市的直观感受。横向对比,各个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如何?整体来看,核心城市凭借相对旺盛的需求及人口流量,楼市交易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上海2024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金额约5624亿元,仍占据领先地位;北京、成都、广州、杭州、深圳新房交易额也均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深圳是新房成交金额前20城市中唯一一个同比正增长的城市,除了政策利好刺激需求释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