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医生”生日当天通宵忙碌,保护急诊手术患者平安 极目新闻通讯员 肖济阳 张明元宵节的当晚,当人们沉浸在团圆和喜庆的氛围中时,武汉市第四医院武胜路院区手术室内进行着紧张的断指再植手术。陈焱查看患者的术后情况13日凌晨一点,47岁的张师傅(化姓)在生产包装盒的工厂内上夜班,一不小心,戴着手套的左手被卷入机器中,抽出时已是血肉模糊,手套连着手被机器绞成了多段。简单包扎后张师傅在工友的陪同下赶往武汉市第四医院。“患者来院时接近凌晨三点,因出血量太大,担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除夕,熠熠生辉的瞬间 阖家团圆的日子,有万家灯火的喜悦,也有奔波忙碌的身影。除夕,很多人坚守工作岗位,服务千家万户,守护平安幸福,传递出别样的年味与温暖。最是坚守动人心。这些身影,定格成辞旧迎新之际熠熠生辉的瞬间。外卖骑手——“每送一单都创造了新的美好”除夕夜的重庆街头,一个身影愈来愈近。摘下头盔,脱掉手套,外卖骑手周云川身手敏捷,从车上一跃而下,一边搓着手,一边哈着气。刚送完一单外卖,片刻得闲,记者好不容易在外卖驿站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多学科协作,滨医附院成功救治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高龄患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王佳森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演了一场紧张 而有序的生命救援行动。在滨医附院急诊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心脏大血管外科、介入血管外科及急诊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的紧密协作下,一名78岁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得以成功救治,重获新生。迅速响应,精准施治2024年12月19日14时,一名老年男性患者因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到滨医附院急诊科。急腹症病因复杂、多样,急诊外科陈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嘉和美康:已接入DeepSeek 将升级医疗AI应用 【嘉和美康:已接入DeepSeek 将升级医疗AI应用】财联社2月10日电,嘉和美康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经已经接入DeepSeek,正在进行专业领域内的训练,后续将基于DeepSeek模型升级目前已有的医疗AI应用(临床辅助决策、病历内涵质控、智能分诊、病历生成等),同时还将探索面向临床专科应用场景(急诊急救场景、重症管理场景等)的新应用。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首批住院病房启用 2月17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以下简称“花都院区”)首批住院病房启用,首批开放的住院病房面积达2100㎡。首批启用住院病房的科室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科、康复医学科、全科医学科、急诊EICU,标志着花都院区住院服务体系正式投入使用。病房全区域覆盖无障碍通道与适老化设施,医护交互大屏实现“零距离沟通”,轨道物流与气动物流系统组成的“医疗物资高速公路”使药品等物品配送时间大大缩短。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武汉有医院一天紧急抢救多人!警惕: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等 “多谢医生的抢救,才让我捡回了一条命。”今天(2月3日早上),刚经历生死劫的柳女士向前来查房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春节前后是心梗高发期,武汉市第六医院大年初四(2月1日)一天就抢救了3人。武汉市第六医院刘波团队正在为心梗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接连突发心梗紧急送医抢救“66岁女性,胸闷一天,今日加重,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正月初四(2月1日)一大早,“六医胸痛中心”微信群就弹出这条信息。微信是武汉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傍晚街头心梗的68岁患者出院了 大众网记者 徐玲 通讯员 关天星 济南报道“要不是你们出手相救,我父亲的后果不敢想!”2月24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心律失常科的病房中,患者张先生的爱人向前来探望的急诊医学科护士傅俊、卢华雨表达感激之情:“这几天恢复得特别好,没留下什么后遗症,你们在现场的急救太重要了。”24日是患者张先生出院的日子,傅俊和卢华雨下了夜班之后,赶到病房,送上一束鲜花,表示祝贺。张先生说:“当时怎么摔倒的,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春节返程路上堵 多动多歇谨防下肢“堵” 新华社杭州2月4日电 正值春节返程高峰,人流、车流量大使不少人返程时间增加,除了容易出现颈肩、背部、腰部酸胀疼痛,长途久坐还可能会引起小腿酸胀疼痛,专家提醒这种情况需谨防下肢“堵车”,注意可能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就接诊了一位长途货车司机王先生,他说近段时间经常半夜开车赶路,慢慢觉得左小腿不舒服、发胀,在服务区休息了也没有缓解。他到达医院急诊时已不能正常行走,医生通过下肢静脉超声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
新春走基层丨与病魔赛跑 为生命而战 这里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冬季气温低,各类疾病进入高发期,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每天都在上演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赛跑”。夜晚的急诊室里,有因流感高烧不退的孩童,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有因疑难杂症深陷痛苦的病患,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重病患者。背着扩音器上班的急诊大夫宋晓,从晚上10时到次日8时,长达10小时的夜班,她要面对六七十名患者的问诊。记者:你为什么会戴扩音器上班?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宋晓:我喊了一晚上,实在喊不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