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遇害的消息传来,叶挺忍不住大发议论,品评项英一生为人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项英为何一直抗拒中央的北上发展方针?只因其另有“雄图大志”》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项英明知自己所处的皖南是险地,却始终抗拒移师江北。究其原因,是他对到江北发展的困难考虑得太多,而又对自己在江南打游击的经验过于自信。是的,江南这片地方,是他项英领导了三年游击的地方,人熟,地也熟,有群众基础,对环境了如指掌,还伏下了很多布置,让他就此舍弃,根本舍不得。到江北去的话,一切都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贺龙拜帅,彭德怀强烈要求代掌帅印,声称:我没野心,也没闹情绪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彭德怀说“在延安骂40天娘”是咋回事?薄一波回忆:批评尤为激烈》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讲到了彭德怀在华北工作座谈会受到了大家激烈的批评。彭德怀性情刚烈,自然不好受。但毛主席鼓励他把他想说的话全部讲出来,说“可以骂娘”,“各自检讨,不记仇,不能影响工作”。毛主席都这样说了,彭德怀反倒不好意思了。之后的座谈会上,他都是坐在靠门的一张旧沙发上,一言不发听大家的发言,默默地接受大家提出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明君”张闻天为何在延安整风中最先出局?徐向前一语道破其原因 老覃在这段时间发布了《项英遇害前,曾向毛主席检讨离队脱逃经过,说自己是“临时动摇”》《项英遇害的消息传来,叶挺忍不住大发议论,品评项英一生为人》《项英为何一直抗拒中央的北上发展方针?只因其另有“雄图大志”》《1940年,毛主席警告项英“别犯1927年的错误”,项英气得直撂挑子》等一系列文章到“覃仕勇说史”上,讲的都是皖南事变前后所发生的事。皖南事变的惨剧,皖南新四军的失败,深深地刺痛了毛主席。实际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八路军作战科长回延安,彭德怀给了他一个麻袋,里面装的全是黄金 话说,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之初,国民政府按4.5万兵员的数目来发饷,每月拨饷为50万元,则平均每个兵员为11元。这可怜的11元,刨去伙食被服等项,基本就没有什么剩余了。但,这还是好的。要知道,蒋介石根本就不希望这个世界上有八路军的存在。他一天到晚都在想着怎么弄死八路军。那么,对于八路军的军饷,自然是能拖就拖,能欠就欠。八路军挺进敌后,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又必须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一来二去,经费就更加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革命圣地延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宝塔山。延河之畔,拎着大包小包年货的老乡眉眼间笑意满满。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年,记者到访延安十多次,早已和许多采访对象处成了老朋友。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再到延安发现,“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越来越“不一般”,“生态储蓄”卖上了钱,完善的产业链激发老乡们拓宽致富思路……回延安,总有新发现!市民在延安市宝塔区一处市场选购饰品。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回延安,看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咸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赵万东履新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官网“现任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赵万东已任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此前,赵万东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公开资料显示,赵万东,男,满族,1970年1月生,黑龙江双鸭山人,1992年6月入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共党员。赵万东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党办主任兼宣传部、统战部部长,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于2018年5月起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西北政法大学前身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西延高铁西安枢纽联络线跨包茂高速连续梁顺利合龙 1月16日,在西延高铁西安枢纽联络线的施工现场,由中铁一局负责施工的新建西延高铁西安枢纽联络线跨包茂高速、西铜一级路(60+2×100+60)跨度最大连续梁成功合龙。新建西延高铁西安枢纽联络线,由西安北站引出延伸连接建设中的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正线港务区东站,是新建西延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跨包茂高速、西铜一级路连续梁施工位于一处城市重要干线、一处南北重要高速公路上方,本段连续梁全长320m。该连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革命圣地延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宝塔山。延河之畔,拎着大包小包年货的老乡眉眼间笑意满满。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年,记者到访延安十多次,早已和许多采访对象处成了老朋友。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再到延安发现,“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越来越“不一般”,“生态储蓄”卖上了钱,完善的产业链激发老乡们拓宽致富思路……回延安,总有新发现!市民在延安市宝塔区一处市场选购饰品。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回延安,看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
新春走基层·走笔|回延安,向未来! 革命圣地延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宝塔山。延河之畔,拎着大包小包年货的老乡眉眼间笑意满满。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年,记者到访延安十多次,早已和许多采访对象处成了老朋友。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再到延安发现,“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越来越“不一般”,“生态储蓄”卖上了钱,完善的产业链激发老乡们拓宽致富思路……回延安,总有新发现!市民在延安市宝塔区一处市场选购饰品。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回延安,看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一键操控大棚 一人养10万只鸡 一分钟卖出70单 陕北黄土高原的农业劳作,常常留给人这样的印象:黝黑的皮肤、佝偻的脊背、漫天的黄土。春节前夕,当记者走进寒冬里的革命老区延安时,看到的却是一番“科技范儿”十足的农耕景象。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的蔬菜种植大户们顾不得休息,正在管理即将上市的“新鲜蔬菜年货”。“我们这里的黄瓜、辣椒、西红柿是过年的应季菜,最近价格看涨、卖得也快。”村民刘浪浪拉着我们就往大棚里走。深冬的延安,室外寒风阵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