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

感受新疆和田巴扎的烟火气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伊里其乡的巴扎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摩肩接踵,商家的吆喝声和讨价声此起彼伏。在美食区域,烤羊肉、凉皮子、面肺子等和田特色美食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对于新疆的百姓来说,巴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逛巴扎并非一定要买东西,漫不经心在人群中穿行,在巴扎的炊烟里享受生活,逛巴扎也就成为了情怀。记者:丁建刚、白志强、古扎丽努尔·塔依尔江部分画面来源:和田市融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春走基层·走笔|赶集!打开手机就有“巴扎”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6日电 题:赶集!打开手机就有“巴扎”新华社记者李自良在记忆深处,赶集是一种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体验。南疆地域辽阔,赶巴扎(意为“集市”)的习俗由来已久。蛇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进环塔里木盆地西缘的绿洲,感受到电商巴扎的蓬勃兴起正悄然重塑着南疆乡村的经济图景。如今,当地消费者只需轻点手机屏幕,琳琅满目的商品便扑面而来,吆喝声仿佛就在耳边,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浓浓的“巴扎”风情。指尖上的

铁路风景:慢火车谱写南疆时代发展新篇章

在这个被“倍速播放”重构的世界里,“慢”已不再带有效率低下的贬义色彩,而是成为了丈量民生温度的标尺。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而过,而在南疆广袤的戈壁绿洲间,有一趟“慢节奏”的绿皮火车,沿着1996公里的铁道线徐徐前进,平均每30分钟停靠一次,串联起南疆大地上的63个站点,从而丈量出社会进步的另一种维度。乡村振兴的“致富车”,南疆发展的“经济快车”。为协助南疆农产品打开销路,铁路部门在和田玉龙号

赶集!打开手机就有“巴扎”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6日电 题:赶集!打开手机就有“巴扎”新华社记者李自良在记忆深处,赶集是一种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体验。南疆地域辽阔,赶巴扎(意为“集市”)的习俗由来已久。蛇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进环塔里木盆地西缘的绿洲,感受到电商巴扎的蓬勃兴起正悄然重塑着南疆乡村的经济图景。如今,当地消费者只需轻点手机屏幕,琳琅满目的商品便扑面而来,吆喝声仿佛就在耳边,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浓浓的“巴扎”风情。指尖上的

【春运进行时】“列车巴扎,亚克西!”

【春运进行时】“各位旅客,本次‘列车巴扎’年货节开市了!”1月17日上午九点整,“和田玉龙号”列车准时驶出新疆和田站。随着列车长坡拉提汗的一声吆喝,车厢内旋即热闹起来。当天是“和田玉龙号”的“列车巴扎”年货节。列车小桌板上、问询台上,各色商品摆得满满当当,耳边的吆喝声一阵高过一阵。车顶,大红灯笼高悬,年货节氛围十足。“这顶花帽好精美!”年货节刚开市,艾麦提·阿卜杜热依木的“摊位”上就围满了人。扎绒

麦盖提县:春耕正当时 春灌保丰收

在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英巴扎村村民买买提·艾山的红枣地里,一渠春水缓缓淌进广袤农田,买买提·艾山早早就扛着坎土曼等工具,忙着开沟疏渠、引水灌溉,看着春灌水流进自家枣园,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今年的收成也充满了信心。买买提·艾山说道:“我家种植了26亩红枣,如今已悉数完成了灌溉工作。村干部们经常过来跟我们讲解浇水的标准和水肥搭配比例。去年,我家红枣喜获丰收。今年,我们更是精心照料,及时浇水、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