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

记者手记:一家两代务工人的生活变迁

新华社兰州2月11日电(记者王朋、张睿)2024年,颉满堂的儿子颉华在青岛务工3年多后,在青岛市城阳区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室房子。也是在这一年,当时73岁的颉满堂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他们一家在青岛的新家里过了春节。46年前,颉满堂背上3个蛇皮袋子,前往离家100多公里的兰州市打工,开启了自己30余年的务工生涯。即便在几年前,他也不曾想到,他们家还能在1600多公里外的青岛市购房、定居。颉华(右)

湖南沅江:服饰产业“智”造上线

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积极引导当地服饰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创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标杆车间,助力多家民营服饰企业完成生产升级。目前,沅江市已建成集纺织、印染、成衣制造、电商营销于一体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现有纺织服装民营企业33家,其中规模企业24家。2月24日,在沅江高新区服装产业园一家制衣企业,工人在生产服装。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2月24日,在沅江高新区服装产业园一家制衣企业,工作人员通过智

西班牙巴塞罗那港化学品储罐爆炸致1死4伤

新华社马德里1月21日电(记者胡加齐 谢宇智)西班牙巴塞罗那港21日发生一起醋酸甲酯储罐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当地警方说,事故发生在当天上午10时左右,巴塞罗那港能源码头一家专门接收、储存和转运液体化学品的公司内,一处醋酸甲酯储罐发生爆炸。事故发生时工人正在对储罐进行维护。爆炸导致一名正在作业的工人死亡,一名工人因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另有三人伤势较轻无需就医。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事故原因。

夜读 | 都是打工人,千万不要入戏太深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说:“倦怠,是现代社会的一场疾病。”人到中年,不仅身体容易疲劳,精神也时常容易内耗。工作中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行,不适合这份工作;生活里总是纠结拧巴,经常想做点什么,却又迟迟无法行动。在日复一日的自我透支中,我们跌入了负面情绪的深渊,遇到问题,总会往最坏的方向去想。然而,当我们摒弃这些杂念,走出萎靡的心境,接纳自我,就能避免无谓的焦虑。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心理学中有一种

致敬城市亮灯人 共享暖心团圆饭

冬日寒风凛冽,但杭州市上城区文晖大桥下的路桥集团亮灯养护基地却洋溢着浓浓的暖意......1月20日,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杭州市市容景观发展中心会同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走进亮灯养护基地,组织开展主题为“光明不孤‘守’ 共赴新征程”的全市关爱亮灯工人暖心团圆饭暨新春慰问活动,让辛勤作业的照明养护工人提前感受到新春的关怀与问候。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与会领导和一

哈萨克斯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免费培养紧缺技术人才

中新社阿斯塔纳2月10日电 (记者 单璐)哈萨克斯坦教育部10日发布消息称,自2025年起,哈萨克斯坦所有职业院校将免费培养紧缺技术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消息称,目前,哈萨克斯坦共有772所职业院校,在校生56.5万人。2025年,该国计划定向培养15.3万名技术人才,其中超七成名额集中于机械工程、交通、能源、信息技术及建筑等领域。哈萨克斯坦教育部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局局长阿谢特·穆汉别托夫表示,职

“AI公务员”上岗,打工人天要塌了?

近日,据“幸福福田”官微显示,首批70名“AI公务员”在深圳正式上岗,其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在网上引起热议。据财联社报道:目前,这些“AI员工”涉及11个类别,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引入“AI公务员”后,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

河南温县: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近年来,河南省温县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形成以休闲饮品、调味料、方便速食、面制品、肉制品、功能食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体系。目前,全县聚集食品生产企业328家,2024年食品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4.1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居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2月27日,工人在河南省温县一家休闲饮品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2月27日,工人在河南省温县一家面制品企业生产线作业。新华社记者

辽宁省两会视角:人大代表力促职业技能人才福祉升级

中新网沈阳1月18日电 题:辽宁省两会视角:人大代表力促职业技能人才福祉升级作者 李晛“优化技术工人省、市津贴”“加快职业本科建设”......2025年辽宁省两会期间,职业技能人才成为热议话题,代表们聚智谏言力促职业技能人才福祉升级。1月15日至18日,辽宁省两会召开。图为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沈阳市代表团召开的小组会议现场。李晛 摄 职业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成都新津这一智能装备园区一期主体完工,力争5月迎企入驻

新年新气象,奋斗正当时。2025年开年之际,正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红星新闻记者20日在成都新津采访了解到,四川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作为当地的重点项目之一,正在这一波建设热潮中加速推进。截至目前,项目一期主体建设完工,力争5月实现企业入驻。此外,签约率超80%,正努力实现“开园即满园”。红星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新津经开区的四川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现场看到,上百名身着施工马甲、头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