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

全国美术论坛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

3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协办的“全国美术论坛·广州”(以下简称“全国美术论坛”)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开幕。“全国美术论坛·广州”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

年货看“变”|新春氛围感拉满!“唔行花街,唔算过年”

新华社广州1月23日电(记者熊嘉艺、钟焯)春节临近,广州岭南花卉市场迎来销售旺季,不少市民来到花卉市场选购鲜花,迎接新春佳节。“唔行花街,唔算过年”(粤语,意为“不逛花市,不算过年”)。一家老小挑选称心的年花,是岭南地区流传千年的春节“限定浪漫”。“我们买了蝴蝶兰、富贵竹,既能装点家里,又能取一个‘花开富贵’的好意头。”广州市民文女士的拖车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卉,她告诉记者,她一家人每年都会来花卉

粤曲平喉唱家许辉雄新专辑发行,多首传统节日题材新作面世

南都记者获悉,青年粤曲平喉唱家许辉雄第三张个人粤曲专辑已由中国唱片(广州)有限公司于近日正式发行,这是她继2023年春发行《许辉雄粤曲专辑(2)》后,历时两年打磨的新作。 《许辉雄粤曲专辑(3)》专辑封面。许辉雄曾就读于广东湛江艺术学校粤剧表演专业,毕业后得到粤剧资深名家林家碧、著名戏曲音乐家卜灿荣和著名粤曲演唱艺术家梁玉嵘的悉心指导。据介绍,为了打造高品质专辑,许辉雄以广东粤剧院二团演奏员为班底

“丹青里的广府年味”遇上“烟火里的和美越秀”

人间烟火气,年味正浓时。越秀不仅是广州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城脉、文脉与商脉,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地方。近日,“年味烟火·和美越秀”新春书画交流文化活动在越秀区的高剑父纪念馆举办,活动由越秀区委宣传部指导、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通过观展、导赏、沙龙、挥春、临摹等一系列书画交流活动,让市民群众通过岭南画派的笔触,体味越秀烟火,感受广府年味,传递家国情怀。国画长卷惊艳亮相,全景式展

大咖逛展!艺术大师共赏周杰伦策划展“艺起‘杰’作”

2025年2月13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林墉,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华,著名油画家、广东画院特聘海外画家关则驹,著名雕塑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曹国昌,著名油画家、中国油画协会名誉理事沈军,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力生,以及著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奇士七位岭南艺术大家齐聚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参观了由周杰伦担任总策展人的“艺起‘杰’作”展览。在参观过程中,艺术大

擦亮广州文化新名片!花都“梦回岭南”实景秀火出圈

中国发展网讯 张智虹、记者皮泽红报道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喜爱与日俱增。今年春节期间,广州融创文旅城新上映的大型国风实景秀《梦回岭南》场场爆满,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一度登上上升热点和同城热榜,成为广州市新春文旅市场的新爆点,为观众带来岭南文化的全新体验。近日,记者现场采风,深入感受这场演出的魅力,并对其火爆的原因一探究竟。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现代化舞美打造视听

品味开心与开端(今日谈)

过好春节,年味很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的春节故事里,与人民群众一起观年俗、品年味,是格外温馨的章节。河南许昌有个“年味制造村”,专门制作社火道具,至今已有100多年。在村子里转转,找到了答案:传承讲究原汁原味,舞扇、盔头等400多种道具制作规范有序;创新讲究与时俱进,无人机让“飞龙舞凤”真正飞天,手机遥控让夜光舞龙更智能,年轻人的加入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古老成为当下、现代融入传统,年味又老又新,正是

舞剧《英歌》开启全国巡演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穗文广旅宣报道:2月8日至9日,广州歌舞剧院原创舞剧《英歌》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借“东莞国际舞蹈艺术节”之机与观众们见面,并由此拉开该剧全国巡演的帷幕。作为全国巡演的首站,此次舞剧《英歌》除了在东莞演出外,还举办主创主演见面会,以及舞台导赏、纪录片点映、舞蹈体验坊等系列艺术活动。接下来,舞剧《英歌》将赴佛山、深圳、珠海、泉州、福州、苏州、杭州、武汉、宁波、景德镇、南昌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声明:非官方渠道出售的门票无法检票入场

1月22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发布声明称,该馆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销售门票或提供“讲解导览+门票预约”服务套餐。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指出,非该馆官方渠道出售的门票,无法检票入场。鉴于第三方平台可能存在的操作不当情况,已在第三方平台购票的游客,需要先在原购票渠道办理退票手续,释放所占用的身份证号码后,方可在该馆官方渠道微信公众号“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重新购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提醒,请各位游客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经过半年时间的长途跋涉,苏轼终于到了惠州。一路上,苏轼有过极度的悲伤和失望,他在寄给定州同僚的诗中表示了这种感慨: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使他很快从伤感中振作起来。况且,这一次贬谪虽然比二十年前去黄州更加险恶,精神上却觉得更有寄托。吕大防、范祖禹、刘安世等三十多位元祐大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