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量

原创 火车被私家车分流,轰轰烈烈的春运,以后会随着农村断层消失吗?

本月14号,2025年春运开启,和以往一样,这又将是中国人在40天里一场盛大的迁徙。不过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春运正逐渐远去成为历史。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坐火车的群体被私家车分流,农村人口持续下降,农民返乡潮不再只集中于春节期间。那么,这三个依据,是否真能证实春运就在消失呢?下面我们挨个来分析。春运为何让人联想到火车多年以来,人们对春运的第一印象就是火车出行。这是因为,国内运力最大的就是铁

中百集团:2024年净利润预计亏损4.33亿元-6.13亿元

【中百集团:2024年净利润预计亏损4.33亿元-6.13亿元】财联社1月17日电,中百集团公告,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33亿元-6.1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38亿元。2024年线下折扣店、会员店、细分专业店迅速发展,电商持续扩容,传统实体商超大卖场客流量减少,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为了应对竞争,公司持续深化业态模式创新,启动自主调改实践,开展促销活动,叠加人工成本、租金

天津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春节实现销售额近22亿元

新华社天津2月5日电(记者宋瑞)商圈促销点燃购物热情、以旧换新政策释放消费潜力、餐饮消费增强节日氛围……2025年春节假期,天津消费市场活力十足。天津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天津监测的430家商贸流通企业在春节8天假期累计实现销售额21.9亿元,同比增长7.1%;累计客流量达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6%。在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天津各大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通过举办非遗技艺展示、文艺演出等

“非遗版”春节:多地景区客流量连破纪录

“春节”正式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及除夕首度纳入法定节假日,大大激发了大众春节出游的热情。今年春节假期,广西多地景区热闹非常,多个博物馆人气高企,旅游市场又是一年春节迎客忙。而温暖宜人的气候与美景、美食、年味的碰撞,让广西深受游客欢迎。此外,广西更是以匠心点亮传统年俗,焕活“文旅+”乘数效应。“破纪录”成为广西旅游热词1月29日大年初一,大批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游客们赏花观景的同时看新

“国补”上新!北京卖场客流量翻倍 部分商家10倍备货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今天(20日)各地正式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国补”范围从家电、汽车向日常消费电子领域扩展。个人消费者购买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可享受购新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比例为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新的补贴政策落地情况如何?来看记者在北京的探访。 总台央视记

“国补”上新!北京卖场客流量翻倍

1月20日各地正式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国补”范围从家电、汽车向日常消费电子领域扩展。个人消费者购买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可享受购新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比例为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新的补贴政策落地情况如何?来看记者在北京的探访。总台央视记者 吴佳灵:从今天起,北京开始实施

2025年春运广州客流量预计将有1.9亿人次

中新社广州1月17日电 (王华 肖晴)广州市交通运输局17日通报,2025年春运40天,预计离穗、抵穗人员流动量将有1.9亿人次。今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预计离穗、抵穗人员流动量日均将超过474万人次。春运开启三天期间,离穗、抵穗人员流动量累计已有1507.8万人次。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研判:接下来,广州各大枢纽站场和高快速路网将迎来三波出行高峰,分别是1月22日至27日(腊月廿三至

春运第八天 京沪等重点地区客流量进一步增长

今天是春运第八天。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天(2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15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716列。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地区客流量进一步增长。今天全国高速公路网车流量预计超3500万辆次,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目前北京周边高速公路运行基本平稳,广东、广西、湖南等地,部分返乡车流比较集中的高速公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缓行情况。今天民航预计发送旅客227万人次。春运前7天全国日均飞行航

广州公开征求意见:因客流量下降,多条BRT线路计划停运

南都讯 记者蒋臻 2月24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就公共汽车线路计划调整进行公示,多条公交线路将调整或暂停运营,其中涉及数条BRT相关线路——B20、B7路快线拟整合,B1路快线、B4路快线、B5路快线、B13、B14、B23路等线路计划暂停运营。市民可于2025年3月9日前通过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网站—互动交流—领导信箱栏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图为2023年时的广州岗顶BRT公交站。 南都记者 邹卫 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