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入学3个月后,我发现导师学术不端”

当Frank满怀憧憬地踏入美国西南地区某知名大学开启研究生生涯之时,却发现导师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结果竟然站不住脚。 Frank再三检查后把问题反映给导师,导师却安抚他“不要把问题搞大”。“初生牛犊”的他没听导师的话,把问题捅了出去,导师的论文被撤回。现在,他仍在导师手下工作,每天都在水深火热的师生关系中煎熬。 近日,被无形压力笼罩的Frank选择向Science杂志“吐苦水”,寻求解决之道。实际上

新闻联播主播海霞又有新身份!已被聘任为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

2月1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刊发了由人民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申进科撰写的《海霞:“新闻国脸”是一辈子的形象和责任》一文。文章披露,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河南省委组织部批准,海霞被聘任为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为家乡学子深造播音主持专业提供支持。她还被聘任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为母校学子深造播音主持专业提供支持。(新闻联播截图)此前,据《河南日报》1月14日消息,政协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

新闻联播主播海霞已被聘任为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

2月1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刊发了由人民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申进科撰写的《海霞:“新闻国脸”是一辈子的形象和责任》一文。文章披露,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河南省委组织部批准,海霞被聘任为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为家乡学子深造播音主持专业提供支持。她还被聘任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为母校学子深造播音主持专业提供支持。公开资料显示,海霞出生于1972年3月,河南郑州人,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

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

新京报讯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日前,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为朱鹮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组建重要科学研究智库。朱鹮作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物种,不仅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指针,更是生态文化传播的使者。经过40多年的保护,朱鹮从秦岭起飞,飞向全国,翱翔东亚。该委员会由来自中日韩的16位业内专家组成,对推动濒危鸟类科研保护,促进重点保护物种存续和种群恢复,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会议员试图进入教育部遭阻拦

【美国会议员试图进入教育部遭阻拦】财联社2月8日电,一群美国民主党籍国会议员当地时间2月7日试图进入美国教育部大楼,但遭到警察和“政府效率部”工作人员的阻拦。民主党籍国会议员马克斯韦尔·弗罗斯特发布视频称,他们当天前往教育部是为了“为支持教育工作而斗争”,弗罗斯特还声称,马斯克的“打手”可以进教育部,但人民选出的国会议员却不行。据美国媒体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特朗普已开始起草行政命令,以启动裁

学术眼

新研究确认一颗位于宜居带上的“超级地球”据新华社伦敦电 英国牛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证实在一颗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附近存在“超级地球”。这一成果为未来寻找可能适合生命生存的类地系外行星提供了更多线索。“超级地球”也被称为超级类地行星,是一类巨大的类地行星,通常由气体和岩石组成,其质量可达地球的数倍以上。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HD 20794 d,质量是地球的6倍,距离地球约20光

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学术专著在人文社科国际顶级出版社Routledge首发

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曲阜师范大学,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了解到,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夏小娜、教授戚万学合著的《教育大数据驱动的在线学习行为预警机制》(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for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s Driven by Educational Big Data)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机构Routledge正式出版发行,本次发行是曲阜师范大

山大研究生这个寒假是怎样度过的?听说他们都在冲KPI?

听说春节是科研人冲KPI的黄金期?此话不假,不信一起去看看山东大学研究生的寒假生活: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2025是滇中引水工程决战香炉山、抢抓工期主动权的关键之年,尽管是春节假期,齐鲁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安东并没有休息,而是在山东大学岩土工程导师团队的悉心指导和带领下扎根工程一线。团队克服高海拔、大斜坡、拱顶淋雨等复杂艰苦条件,开展专项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全力保障滇中引水工程第一陡斜井-----香炉

当代学术日记中的学术生存秘法

朱志荣著《心远楼学术日记2023》,安徽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心远楼学术日记2023》(以下简称“《日记》”)是我2025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这部日记的作者朱志荣,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原本只想作为闲书翻一翻,读到后面,我却觉得有写点东西的必要,因为其书所揭示的高校学术生态,所展示的研究生培养等内容,把许多适合或不适合公开的事情都公开了。这或许由于作者即将退休,如陈平原所说,“对于没有评估压力的老教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驱动经济发展

人民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夏晓伦)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革的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正有力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积极在经费、师资、试验设备等方面为我们创造条件,鼓励我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大三学生狄正坤说,“我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