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有约丨24日火星结束逆行 新华社南京2月22日电(记者王珏玢、朱筱)2月24日17时35分,火星将结束两个多月的逆行,重新开启顺行,好比在太空中上演一场精彩的“漂移秀”,由“倒车模式”转为“正向行驶”。1月12日,火星运行至本轮会合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从这一天至2月24日的40多天里,它离地球的距离变远了29%,亮度变暗了约60%,从明亮的红星变得稍显暗淡。这场太空里的“漂移”是怎么回事?40多天里,火星的“颜值”为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蓝色起源拟发送全女性航班上太空 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宣布,美国流行歌手“水果姐”凯蒂·佩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未婚妻劳伦·桑切斯等6名女性预计今春参加该公司下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按该公司说法,这是1963年以来,首次有“全女性”航班飞向太空。(新华社)来源:界面新闻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德国启动太空创新中心 在线平台德国太空创新中心近日正式启动。该中心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下属德国航天局负责运营,旨在调动各方力量,激发德国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领域创新发展,增强德国在太空商业领域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安全性。作为德国《2023航天战略》中13个航天关键项目之一,这一中心将助推德国航天产业商业化发展。当前,全球太空应用市场逐渐壮大。从导航系统、天气预报、互联网通信到隐形牙套、智能手机的相机传感器,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德国启动太空创新中心 在线平台德国太空创新中心近日正式启动。该中心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下属德国航天局负责运营,旨在调动各方力量,激发德国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领域创新发展,增强德国在太空商业领域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安全性。作为德国《2023航天战略》中13个航天关键项目之一,这一中心将助推德国航天产业商业化发展。当前,全球太空应用市场逐渐壮大。从导航系统、天气预报、互联网通信到隐形牙套、智能手机的相机传感器,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俄美商定就恢复经济、能源和太空等领域合作进行对话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罗斯外交部通报称,在与美方会谈中,俄方强调了消除导致乌克兰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的必要性。此外,两国作为核大国负有特殊责任,在考虑到这一因素的条件下,双方商定就系列问题恢复沟通渠道。双方还商定就恢复在经济、能源和太空等领域合作进行对话。△俄罗斯外交部(资料图)18日,俄美两国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会谈,会谈持续四个多小时。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经理德米特里耶夫表示,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美“新谢泼德”飞行器完成第10次载人太空飞行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飞行器25日完成第10次载人太空飞行,搭载6人进行长约10分钟的“太空游”。“新谢泼德”飞行器是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太空舱组合体,其设计目标是将宇航员和科研载荷送入太空,飞行高度可达约107千米,超过距地表100千米的“卡门线”,这是国际航天界定义的地球大气层与太空的边界。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赴九天,探苍穹!航天版“龙抬头”带你见证中式浪漫 春雷响,万物长二月二,龙抬头古人以龙为图腾渴望自己能飞腾到九霄云天今人以科技为笔在浩瀚苍穹写下自己的故事今天“龙抬头”带你看独属于航天人的中式浪漫↓↓↓千年问天梦,终化巨龙吟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早已烙印在文化血脉之中从古至今我们从未停止对太空的探索也正是这种探索才有了"嫦娥"揽月:六赴广寒,取回月壤中国成为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在月背合影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星空有约|火星将上演太空“漂移秀” 2月24日17时35分,火星将结束两个多月的逆行,重新开启顺行,好比在太空中上演一场精彩的“漂移秀”,由“倒车模式”转为“正向行驶”。1月12日,火星运行至本轮会合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从这一天至2月24日的40多天里,它离地球的距离变远了29%,亮度变暗了约60%,从明亮的红星变得稍显暗淡。这场太空里的“漂移”是怎么回事?40多天里,火星的“颜值”为何发生了变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美军转换战场,中国在太空干了件大事,国内静悄悄,西方如坐针毡 美军选择转换博弈主战场,而中国却在太空干了一件大事。国内悄无声息,但引起了美西方强烈关注。中美博弈新战场是指什么?中国又干了一件什么大事?1月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这一次的发射,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更是将这次的发射视为一次“突破性的技术”。为什么美媒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呢?这其实与本次发射的卫星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人类向太空发射的卫星都是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