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丨大城市的堵车是怎么造成的?看算力解决拥堵问题 大城市的堵车是怎么造成的?以北京二环为例,很多人或许认为,因为堵车,所以车慢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却说:事实上,是因为车慢了,所以才堵车。那么用算力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要怎么解决?作为云计算技术专家,王坚说:算力可以知道路上有多少车,哪个路口放多少车,是不会影响时速的。比如现在结论是车只要跑60公里/小时,就不会堵车了,那就让你晚进去一分钟,就能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去跑。很简单的逻辑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多地密集出手!房租最多打六折,租房更划算了! 近期,中国多地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项目密集入市,带动相对低价的租赁房源供应扩大。业内专家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保租房不仅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丰富的住房选择,其相对低廉的租金也拉低了租房成本,有利于激发消费和创业活力。本周,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市区首批9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开选房。据当地媒体报道,面积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月租金在1500元左右;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仅700余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房租最多打六折!多地密集出手,快看你有资格吗? 近期,中国多地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项目密集入市,带动相对低价的租赁房源供应扩大。业内专家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保租房不仅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丰富的住房选择,其相对低廉的租金也拉低了租房成本,有利于激发消费和创业活力。本周,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市区首批9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开选房。据当地媒体报道,面积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月租金在1500元左右;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仅700余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市场价六折起!中国保租房项目密集入市,房租有望走降 近期,中国多地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项目密集入市,带动相对低价的租赁房源供应扩大。业内专家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保租房不仅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丰富的住房选择,其相对低廉的租金也拉低了租房成本,有利于激发消费和创业活力。本周,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市区首批9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开选房。据当地媒体报道,面积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月租金在15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经济观察)中国保租房项目密集入市 房租有望走降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庞无忌)近期,中国多地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项目密集入市,带动相对低价的租赁房源供应扩大。业内专家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保租房不仅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丰富的住房选择,其相对低廉的租金也拉低了租房成本,有利于激发消费和创业活力。本周,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市区首批9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开选房。据当地媒体报道,面积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月租金在1500元(人民币,下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居民136.7万户,建设筹集安置房189.4万套。2月28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4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有关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在会上公布了上述数据。“2024年,代表们针对‘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围绕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加大推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多非常好的意见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136.7万户居民受益!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 中新网2月2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4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住房城乡建设部承办了“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点督办建议,请详细介绍一下该项重点建议的办理情况,进展如何?对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表示,2024年,代表们针对“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围绕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加大推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多非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加油吧,老爸老妈》大型中老年才艺展示活动济南站启幕 海报新闻记者 高崇敏 济南报道2月24日,在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中,《加油吧,老爸老妈》大型中老年才艺展示活动济南站拉开帷幕。济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李敬此次活动由全国大城市电视台联盟体工作委员会联合济南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有限公司、昆明融媒体中心推出,旨在为广大中老年人搭建专属的梦想舞台,为蓬勃发展的银发经济增添新动力。全国大城市电视台联盟体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王志远自1998年成立以来,全国大城市电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精彩的协同范本 本报特约评论员着眼“全局之所需”观照一域,“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才会更加清晰;立足“一域之所能”服务全局,才能将各地比较优势聚合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的势能。11年来,京津冀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优势不断发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持续提升,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走在全国前列。处理好全局与一域的关系,把握战略定位,担起各自重任,发展的主动权就将紧紧握在我们自己手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人出来,钱进去 2月24日,《北京日报》第9版理论周刊发布文章《 人出来,钱进去——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所应统筹的重要关系》,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核心观点: 城乡融合发展,应该是在全国的大国视野之下,不同地区、不同的城市和农村,按照自己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的一种结果。 大城市要创新消费场景,用生活品质留人。全文如下——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