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被谁“偷”走了?AI声音滥用现象调查 亲耳听到的就是真的吗?未必。网络平台上,AI声音随处可见。 从“张文宏医生”推销蛋白棒视频“走红”网络,后被本人“打假”,到多位配音演员称声音被AI“偷走”,公开维权……“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语音大模型应用的发展,AI合成声音App大量出现,最快只需十几秒便可“克隆”出来。与此同时,AI声音滥用现象愈发突出,不时引发争议。 AI声音滥用不时发生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以“AI克隆声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边关石榴红 爱洒下马崖 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哈密边境管理支队下马崖边境派出所,位于我国西北中蒙边境,担负着辖区边境管控和治安管理任务。自建所以来,下马崖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根基血脉,让党建着力点始终落地在维护稳定上、基层治理上、服务群众上、凝聚人心上。派出所驻地下马崖乡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为了传播好党的声音,多年来,这里的民警们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把党的声音传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高速上违停看剧,司机:“有声音,能提神” 2025年2月6日,济广高速江西万年段。交警巡逻途中发现一辆黑色小车停在应急车道,在做好安全防护上前查看时,发现驾驶人正用手机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当时正值节后返程高峰,高速路上车流量大,交警立即责令其行驶到前方收费站接受处置。该男子称电视剧“也不是多好看”,就是“有声音,起到提神作用”。交警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依法对其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停车的行为处200元罚款,驾驶证记9分。交警提醒:长途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团结湖参考:治理好北京,您的声音就是秘诀 一位街道办主任会因为什么事被投诉?纪录电影《您的声音》里给出了答案,比如说小区的树木长得不齐,让人看着不舒服,比如小区的树木长得太好,挡住阳光了。这种“奇葩”投诉肯定是少数,但累积起来也够基层工作人员奔忙的。为什么这样的投诉,值得被反馈、应该去答复,正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主旨之一。《您的声音》讲述的是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中的种种故事。这项改革开始于2019年,到2021年《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全国爱耳日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耳是人类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也是我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耳的结构复杂而精巧,让我们能够享受美妙的音乐、听到亲人的呼唤、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作为一名耳鼻喉科医生,笔者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被听力问题困扰的患者。他们年龄各异,但听力损失造成的影响却同样广泛且深远,包括丧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语言发育迟缓,进而可能孤独、沮丧等问题。1耳是如何工作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代表通道|刘涛:让基层群众声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1月16日下午,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分享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立法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经验。“过去一年,在基层立法联系点里,很多基层群众的声音让我记忆犹新。”刘涛介绍,在制定《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过程中,代表们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到港澳青年创业者、科技工作者最直接的心声,收集 军事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描摹日常生活 讲述群众心声——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引起观众和业界关注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描摹日常生活 讲述群众心声——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引起观众和业界关注新华社记者“影片讲述城市治理故事,反映了群众心声”“片中刻画的普通人形象让我印象深刻”……自2月18日上映以来,纪录电影《您的声音》的故事内容和情感表达受到业界关注,引起观众共鸣。《您的声音》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摄制,选取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话务员成长、街道书记工作、接诉即办立法、外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老师全副武装上传染病课 学生不知其貌 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布帖子称,自开学以来,每次上传染病学课,科任老师都“全副武装”,学生至今未知老师长啥样,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表示:“老师是传染病临床医生,言传身教展示防护措施。”也有网友认为这是老师向学生传授专业防控意识的方式,“因为临床医生更懂传染病。” 2月28日,记者从学生发布的网帖图片看到,课堂上老师戴着口罩、手术帽、护目镜和医用手套,教授传染病学课程,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