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

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上新了)

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的玉器。  党 郁供图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冢内积坛内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无底筒形器、玉石器、彩陶器、蚌贝器物等,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形态、组织管理提供了新材料。一次性出土的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包括玉料、钻芯、玉器残件等,为探讨红山文化玉器加工技术、玉料来源与使用,提供了丰富资料。(党 郁)《 人民日报

考古上新→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发现墓葬和葡萄园遗迹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发布:2024年,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新进展。考古队在遗址东坡发现了2条葡萄沟遗迹,在遗址所在山岗的东面和南面发现2处墓地。这些新发现,为研究中古时期景教寺院生活、景教历史发展、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当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一号墓地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北郊、火焰山南麓一座山丘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年代为唐代至元

从考古实证看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图为2024年7月1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甲骨文骨片。新华社记者 赵鹏/摄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早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

山西太原发现汉代砖室墓 出土“四神”当卢颇具特色

中新网太原2月11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发布山西太原郑村汉墓考古发掘资料,其中M2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出土的“四神”当卢颇具特色。山西太原郑村汉墓M2出土的当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2年7月至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经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编号

与和氏璧齐名的“随侯珠”和蛇有什么关系?

春到福来,蛇来运转。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六,各地有送穷、开市、出行、抢财神等习俗。说到财,在历史璀璨的荆楚大地上,正好有一件和蛇有关,被誉为“得之者富,失之者贫”的财宝——随侯珠。战国时期有个“随珠和璧”的成语,意在把战国两大宝物——随侯珠与和氏璧摆在并驾齐驱的位置上,这个成语从侧面证明,随侯珠可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相媲美。这么贵重的随侯珠,和蛇有什么关系呢?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随州尚为随国

山西吕梁地区首次发现两座魏晋时期砖室墓葬

2月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汾阳上庙村魏晋墓M2、M5的发掘资料。这两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为吕梁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该地区墓葬形制演变、魏晋北朝墓葬地域特点等具有重要意义。M2墓道据介绍,2021年7月至11月期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并在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配合下,对山西新晋商酒庄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田野发掘。此次发掘区位于吕梁市汾阳市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