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

从考古实证看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图为2024年7月1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拍摄的甲骨文骨片。新华社记者 赵鹏/摄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早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

琉璃河西周燕都考古首次发现内城外城双重结构

2月28日,琉璃河遗址考古新成果专家评议会举办。北青报记者获悉,享有“北京城之源”美誉的琉璃河遗址,自2019年重启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在勘探和发掘方面取得诸多重要收获,一些重要成果首次发布。遗址外城墙和外城壕北段其中琉璃河遗址新发现外城墙和外城壕,证实城址为内城外城双重结构,突破了对西周燕都城市复杂性的传统认知。内城新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和水井,或为探索城市分区提供线索。新发掘的墓葬包括贵族和平民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商代蛇首扁柄斗。  本文图片均由山西博物院提供春秋时期蟠蛇纹镂空鼎。山西唐代墓葬壁画中的玄武图。东周蟠虺纹当卢陶范。唐代蛇身人首陶俑。蛇,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身姿灵动,穿梭于历史长河,藏于华夏文明的诸多角落。山西博物院珍藏着大量承载古人智慧和心血的珍宝,其中有很多与蛇相关的文物。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

这座机场扩建时发现4000多座古墓,直接在航站楼建博物馆!

2月20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T5航站楼的亮点之一,当属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里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据了解,这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以西安机场历次建设出土的文物为主。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行了两年多的考古工作,共发掘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包括古代墓葬4093座,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2755处。出土文

与和氏璧齐名的“随侯珠”和蛇有什么关系?

春到福来,蛇来运转。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六,各地有送穷、开市、出行、抢财神等习俗。说到财,在历史璀璨的荆楚大地上,正好有一件和蛇有关,被誉为“得之者富,失之者贫”的财宝——随侯珠。战国时期有个“随珠和璧”的成语,意在把战国两大宝物——随侯珠与和氏璧摆在并驾齐驱的位置上,这个成语从侧面证明,随侯珠可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相媲美。这么贵重的随侯珠,和蛇有什么关系呢?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随州尚为随国

衡阳一工地发现汉代古墓葬群,当地:正在勘探,非贵族墓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衡阳市珠晖区一建筑工地疑似发现汉代古墓葬群。网传视频显示,该工地现场已被警戒线围起,多名身穿“考古勘探”、“湖南考古”服装的工作人员在现场。2月13日,潇湘晨报记者从衡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获悉,确有此事,工作人员表示,为古汉时期的一个村庄性质的墓葬,“不是那种贵族、王族(的墓),是老百姓的(墓)。”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仍在进行勘探,待勘探结束之后会进行开挖。(来源:潇湘晨报)

湖北新发现楚国贵族车马坑 初推年代为战国中期

中新社武汉2月11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当阳晏坡墓地近期开展考古发掘,新发现楚国车马坑,呈马东舆西的车马排列方式,其3车2马的埋葬方式,在湖北属首次发现。这为研究楚国墓葬制度特别是车马埋葬制度增添了新材料,进一步完善了楚国不同等级贵族车马埋葬制度内涵。湖北当阳晏坡墓地新发现楚国贵族车马坑。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该考古项目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胡刚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晏坡一

2024山东五大考古发现揭晓!10个候选项目解锁齐鲁历史密码

2月20日,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备受行业和社会“考古迷”关注的“五大”名单正式揭晓。这五大考古新发现(以时间为序)分别为:莱西市西老庄遗址、临沂市河东区毛官庄遗址、济南市长清区齐长城遗址、滕州市祖母山采石场遗址、阳谷县东张遗址。据悉,2024年度“五大”发现名单是从10个参评项目中,经过各有考古资质单位进行汇报,由省内外专家认真评议投票选出的。而10个参评项目则是

山西吕梁地区首次发现两座魏晋时期砖室墓葬

2月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汾阳上庙村魏晋墓M2、M5的发掘资料。这两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为吕梁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该地区墓葬形制演变、魏晋北朝墓葬地域特点等具有重要意义。M2墓道据介绍,2021年7月至11月期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并在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配合下,对山西新晋商酒庄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田野发掘。此次发掘区位于吕梁市汾阳市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