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

“关键矿物是21世纪经济的基础”,美欧为获得乌克兰矿藏拼手速

乌克兰官员透露,美乌双方已经就自然资源和重建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协议草案显示,美乌将共同设立一项由美国控制的基金。乌方会将本国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未来收益的50%注入该基金,而美国将最大程度地拥有该基金产生的经济利益,并将部分收入用于对乌克兰的再投资。近段时间来,美乌围绕着矿产协议的分歧突出。此前双方主要症结在于美国特朗普政府要求乌克兰政府交出矿产开采权以补偿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为乌克兰提供的援

上海油雕院呈现“素·描”:探索素描实践的当代可能

素描实践在当下艺术创作中有着怎样的可能性?澎湃新闻获悉,“素·描——交流展”正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上海油画雕塑院11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了艺术家们在素描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此次展览并不能包罗当下素描实践探索的方方面面,但它是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艺术切片,从中或可透视、管窥素描在艺术创作者们的工作中如何进行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努力。“这是一个

【理响中国】夯实“三农”基本盘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年之计在于春。时下,正是春耕农忙的关键时期。广袤田畴上,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在各地徐徐展开。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再次释放出强农惠农富农的强烈信号,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把科技资源投向一线青年人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接受腾讯公司无偿捐赠人民币5亿元,用于资助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博士生项目中女性、西部、粤港澳大湾区的获资助者。这是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探索多元投入机制以来,释放的又一青年友好型资助信号。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表示,基础研究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支持,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进一步加强同腾讯公

新闻发布丨德州市2025年将开通2500个5G基站

大众网记者 张振楠 德州报道2月25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政策例行吹风会,德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褚士强就市工信局在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举措答记者问。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要实

微软开源多模态AI Agent基础模型Magma

当地时间2月25日,微软在官网开源多模态AI Agent基础模型Magma。据介绍,与传统Agent相比,Magma具备跨数字、物理世界的多模态能力,能自动处理图像、视频、文本等不同类型数据,此外,Magma还能内置了心理预测功能,增强了对未来视频帧中时空动态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推测视频中人物或物体的意图和未来行为。

新华社评论员:夯实“三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夯实“三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华社评论员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日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再次发出了重

【理响中国】夯实“三农”基本盘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年之计在于春。时下,正是春耕农忙的关键时期。广袤田畴上,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在各地徐徐展开。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再次释放出强农惠农富农的强烈信号,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农为邦本

新华社评论员:夯实“三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夯实“三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华社评论员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日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再次发出了重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视点)

支撑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视点) 本报记者  王云杉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6日第 18 版) 当前,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有研究显示,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更好保障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利用,亟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