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

新春走基层丨探访春节假期最后一天的北京南站

2月4日,旅客在北京南站候车。当日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北京南站人潮涌动,迎来返程高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预计,2月4日当天北京地区发送旅客49.7万人次。相关部门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全力保障旅客出行。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2月4日,旅客抵达北京南站。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2月4日,旅客在北京南站检票乘车。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2月4日,旅客在北京南站检票乘车。新华社记者 李欣

新春走基层丨暖胃又暖心 有一种幸福是家门口有个食堂

如何在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小食堂连着大民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重庆市第一家数字食堂,去看看这个社区食堂如何暖胃又暖心。又是一年新春到,明珠社区的工作人员把这间食堂布置得更加喜庆。从2023年3月开业至今,明珠食堂365天全年营业,春节期间也不打烊。橘色的灯光,简洁的餐台,数字化的操作,这间建设之初

新春走基层丨锁沙的枣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1日电 题:锁沙的枣刘艺、张勇健、熊昌满农历正月初四,王宗新坚持从和田市亲戚家回到墨玉县自己家,推上电动车就往枣园跑。枣园不算大,只有40亩,边上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枣园没挣多少钱,甚至,前前后后为开垦这片地所花费的几十万元借款,王宗新去年才彻底还完。为了这片枣园,妻子跟他闹过,儿子跟他吵过。但一转身,这位身形佝偻、走路微跛,皮肤黝黑并透着些许

AI政务服务,既要“精度”又要“温度”(新媒视点)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工具、以数据资源为内容、以应用场景为场域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中国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如何让AI真正赋能基层治理,为基层干部减负,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数字福祉,是今年开春以来多地政务部门上线智能大模型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AI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人或许还记得AI智能客服最初面世时的“已读乱回”或“答非所问”,但随着机器学习的优化和训练数据的积累,A

(新春走基层)从小作坊到产业化 广西龙州壮锦变“潮”出国门

中新网广西崇左2月3日电 题:从小作坊到产业化 广西龙州壮锦变“潮”出国门作者 蒋雪林 林浩被套、床单、蚊帐,几件用壮锦制作而成的家居用品,是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光满村那莫屯村民黄小英向记者展示的嫁妆。“我的嫁妆一共有四套床上用品。那时,我们壮族青年出嫁,都要自己织壮锦做嫁妆。”黄小英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图为黄小英和丈夫在展示嫁妆。记者 蒋雪林 摄 走进黄小英的家,她正坐在织锦机前织壮锦,在

浙江杭州:机器狗投入基层社区服务

2月21日,志愿者用机器狗送馒头。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一只四足机器狗参与社区送物、收集意见等,科技助力老龄化社区基层服务。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2月21日,送馒头的机器狗吸引社区居民。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一只四足机器狗参与社区送物、收集意见等,科技助力老龄化社区基层服务。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2月21日,志愿者牵着机器狗送物资。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一只四足机器狗参与

填表、报数据无止尽?拒绝!举报!

为了减轻基层干部在督查检查考核中的材料负担,云南昆明着力从上级工作方式变革抓起。一方面,重塑基层考核体系,更加注重结果导向,突出工作进度和成效;另一方面,打破数据壁垒,做好数据共享,减少数据材料多头填报,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留出更多时间服务群众。下午5点半,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前卫街道四道坝社区党委书记张俪俪合上民情日志本,轻舒一口气。“这个点下班,正好顺路去学校托管班接孩子。”张俪俪感慨,这样的

花10万插番薯只为给上级拍照打卡,形式主义何以屡禁不止?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随着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负担已有所减轻。不过,还是有一些形式主义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工作“过度留痕”,还在困扰着许多基层干部。南部某村的一位村干部陈志飞称,永久基本农田整治恢复是村里重要的工作,不过,村里有一些土地已经难以恢复,却仍要恢复并拍照留痕,无奈只能作假,“还是用挖土机去整地,然后一排一排插上番薯。”他表示,为了拍照留痕,村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视频]【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曹琛:发挥银发人才作用 助力社区基层治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3月1日)的《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我们走进浙江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认识一位扎根基层、用心服务居民的全国人大代表曹琛。记者来到小营巷社区时银发志愿者们正在厨房里忙碌,准备把热气腾腾的馒头按时送到辖区老人手中。小营巷社区有1万多人口,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超过三分之一。如何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一直是曹琛关注的重点。2023年7月,社区启动“小雨馒头

把最基层的声音传递出去

本报记者周诗浩长沙报道旅发大会欣欣向荣,产业培育成绩喜人,“两个融合”走深走实,三湘四水圈粉海外……2024年,湖南文旅交出一份出色答卷。2024年,湖南锚定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努力将文旅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这一年,湖南文旅迈上万亿台阶。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衡山导游讲解服务中心导游曾莲英坦言,2024年,随着第三届湖南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