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

战机迎着朝霞起飞,太来劲了!

寒冬数九,冷风凛冽塞北腹地某机场数架战鹰整齐列阵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一场严寒条件下实战化练兵拉开帷幕天刚微微亮停机坪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场地内,保障车辆往来穿梭机务官兵细致操作为战鹰把脉护航伴随着微微晨光各保障人员有条不紊做着起飞前最后的准备工作通电、开车……随着塔台指令下达数架战机先后依次滑出驶向起飞线“301请示起飞”“计时加力起飞”推油门、拉杆、爬升数架战机呼啸升空打破冬日的沉寂到达指定空域后

中信博:2025年1月份至今新签订单约10.29亿元

【中信博:2025年1月份至今新签订单约10.29亿元】《科创板日报》22日讯,中信博公告,由于全球光伏市场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海外光伏地面电站装机需求旺盛,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崛起,推动公司海外光伏支架业务持续增长。公司2025年1月份至今新签订单约10.29亿元,其中跟踪支架系统约7.56亿元,其他约2.73亿元。

明明手握全球最大灭火机!加州山火却迟迟不灭,美国究竟错在哪?

美国加州的苦难仍在持续,多起同时爆发的山火逐步地让洛杉矶县沦为“人间炼狱”。从央视报道的最新情况来看,目前加州各地共有105起大小山火,已造成16人死亡、16人失踪和上万栋建筑物被毁,另有超过5万栋建筑物处于危险状态之中。堂堂的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居然会在一场山火的面前“输”得如此不堪入目,着实是够丢人的。持续肆虐的加州山火然而即便如此,中国国内互联网上仍有一些人在“不遗余力地维护美国”,其中的

双发均失效?哈萨克斯坦现客机坠毁,疑因迫降失败而机毁人亡

一起新的空难发生了。央视援引阿塞拜疆媒体报道称,一架隶属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客机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地区坠毁,机上共有67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但据哈萨克斯坦通讯社报道,事发时机上共有105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有俄媒援引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信息报道称,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可能是与鸟群相撞。飞机接地瞬间通过查询可实时追踪航班踪迹的专业网站“Flightradar24”,我们可知这架坠毁客机的航班号为J28

乌克兰版空军野战师?学起二战时的德国,除飞行员外恐都要去填线

受重型武器装备数量不足的影响,乌军在陆地战场上的整体火力投射能力要比俄军低一个档次,这就使得前者在很多战线方向上出现了“攻也攻不动,守也守不住”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地确保自身战线不崩溃和尽力阻挡俄军的前进脚步,乌克兰政府和军方高层就只能以一轮又一轮的国内动员来征召新兵,以这些新生力量去迎战火力优势明显的俄军。这些靠“送人头”去填补战线缺口的部队,就此获得了一个带有嘲讽意味的绰号,即“填线宝宝”。而今

全球第四!追赶中美俄,印度太空对接首次成功:失败三次,不容易

“这一次成功,是印度未来开展太空任务的重要基石。”这是印度总理莫迪,难得一见的因为印度航天而所说出的“豪言壮语”。莫迪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在2025年1月16日,印度官方宣布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所发射的两颗卫星在太空中成功进行了对接。这也让印度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和我国之后第四个成功进行对接的国家。不就是进行一次太空中的“对接组合”吗?为什么印度会这样高兴呢?其实,在太空中进行两个端口之间的

向世界宣布!中国太空水稻已经试种成功,俄媒直呼:更甜更营养!

好消息!我国首批从空间站中培育出来的第三代“太空水稻”已经成熟,以后能吃太空米了!俄罗斯媒体《Svpressa》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不仅高度赞赏了我国在太空农业科技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用“更甜、更有营养”来形容。都说“土里刨出金疙瘩”,谁会想到太空里的太空舱竟然能够从天上“洒”下粮食,那么太空水稻到底怎么样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这一批次已经成熟的太空水稻,并不是在天上直接成熟的,而是地面经过精

向世界宣布!中国迎来第二个“空间站”,天上、地面都全球共享

2024年2月,我国的航天事业再次取得了突破,宣布我国的“第二个空间站”正式通过验收并上线开始运行。这里所说的“第二个空间站”,并不是在我们头顶的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太空空间站”,而是在地面上运行的“地面空间站”。它究竟有什么用呢?准确地来说,这种“地面空间站”应该叫做“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在地面上设立的一个能够模拟太空真实环境的空间模拟装置,通过人为模拟的各种太空环境,来测试航天器材的适应性、

神舟十八号凯旋!为啥有北斗定位不用,还要靠地面人员满地找?

2024年11月4日凌晨1时,神州十八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人们在庆祝英雄凯旋回归的同时,也提出了疑问:既然返回舱中配备了北斗定位系统,为什么返回舱在落地之后还需要搜救队再去寻找呢?其实,不仅是我国的返回舱需要人工寻找,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人员,同样需要等待在地面的搜救人员去根据目测轨迹和相关信息去进行搜救。所以,无论返回人员所使用的是GPS还是北斗,都需要地面人员去搜救,而

黄河要告别地上河?输沙32.5亿吨,下游变深3.1米,好事还是坏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李白写的,非常著名的《将近酒》。虽然写得非常豪迈夸张,但这,其实还算是豪放派诗人李白最写实的一句诗。在黄河下游,那里的河水真的很像是从天上来的因为下游的黄河水,确确实实高出地面,确确实实是名副其实的地上河。而最近呢,网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说法:黄河要告别地上悬河了,要知道,2002年到2023年,黄河22年输沙入海32.5亿吨,下游变深3.1米。鲁迅说过,一切谣言都将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