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
【新闻随笔】透视春节年货消费之“新”
【新闻随笔】作者:张小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千家万户对团圆幸福的美好期盼。置办年货,则是春节仪式感的重要体现。从传统的瓜子糖果到新中式服装、非遗文创,从昔日的“赶大集”到如今的“云购物”,年货消费的变迁不仅体现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反映了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透视春节年货消费之“新”,我们看到的是消费升级的澎湃动力、文化自信的日益坚实,以及科技
夜·赏|“文物里的国潮”优秀征集作品鉴赏-河南站(一)
2024年“文物里的国潮”创意策划项目围绕千年大运河主题,面向全球青年画家、设计师、文化创意工作者、潮流文创团队以及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美术高校等机构发起征集活动,并通过创意者的实地走访,创作出可视化创意产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发生视觉碰撞,以现代视觉语言重新诠释并呈现那些古老的文化符号。让尘封已久的文物在创意的火花下“潮起来”“活起来”,焕发出鲜活生命力与旺盛光彩。当千年流转的珍贵文物与文
山西首家《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落户高平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21日,山西省首家《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在高平市开门营业。据了解,《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项目以热播剧《唐朝诡事录》IP为蓝本,将空间计算、国潮IP、全感沉浸和数实穿越相结合,通过“唐风实景+真人演绎”的方式,打造高品质、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空间,为观众开启沉浸式娱乐新体验。凭借精彩的剧情和独特的风格,《唐朝诡事录》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此次《唐朝诡事录·
文物里的国潮第九期——惠山泥人《蟠桃会》
惠山泥人创始于明代发达于清朝是有着400年历史的国潮大IP“阿福"是典型代表形象之一除此还有“手捏戏文”今天文物的主角就是惠山泥人《蟠桃会》“手捏戏文”就是以戏曲情节为创作题材的泥塑艺术形式造型生动自然色彩富丽悦目装饰精致讲究因此也被称为“细活”《蟠桃会》是惠山泥人的著名代表作品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一件《蟠桃会》是由周阿生与陈杏芳两人共同合作这是一件国家二级文物也是我们无锡博物院的一件镇馆之宝而它能够
何以中国 | 西安鼓乐:笙鼓弦歌,来自盛唐的“交响乐”
王雯雯: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是流传于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笙、管、笛及打击乐器合奏的古老乐种。它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宫廷乐师流亡民间,西安鼓乐随之流入市井,因此有“盛唐燕乐,御苑绝响”之称。西安鼓乐曲风大气,曲目丰富,结构完整,与一般的民间音乐大相径庭。历经元、明、清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形成了具有完备理论体系的大型鼓乐套曲,至今仍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
经济日报:追逐国潮不能靠“抄”,延续潮流不能靠“炒”
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相关元素被普遍应用在服装、餐饮、电影、游戏、玩具等行业。许多企业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通过产品出新、品类重塑,树立起独特的品牌标识,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既赢得了消费者青睐和市场份额,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也要看到,一些企业只顾见“红”思齐,陷入盲目跟风和过度炒作的怪圈,剽窃其他企业的产品设计,拿“国风”当噱头,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转化。将国潮作为
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每月消费观察)
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每月消费观察) 王 珂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6日第 19 版) 南京秦淮灯会点亮夜空,上万只非遗花灯下人头攒动;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排队体验“唐宫夜宴”;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高涨,票房接连创造新纪录……开年以来,文化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融入消费市场,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2月份,在春节消费带动下,市场活力充分
深圳锦绣中华推出全新国风主题区 打造深圳文化旅游新地标
深圳锦绣中华全新大型国风沉浸式文娱主题区《锦绣盛市·梦华录》自2024年12月31日首发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本地市民前来游玩打卡,为2025深圳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据介绍,《锦绣盛市·梦华录》主题区由深圳锦绣中华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占地2万平方米,还原影视剧中10大美学生活方式,通过打造场景+演艺+NPC+餐饮+文创的全面IP化、国风化、主题化体验,掀起一股国风文娱的旅游新热潮。主题区内,勾阑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