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

(新春见闻)广西宾阳年轻制龙师创新炮龙制作技艺 传统变“国潮”

2月8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陈新昆与他制作的炮龙。出生于1988年的陈新昆是宾阳最年轻的炮龙制作师傅之一。陈新昆从小就对炮龙制作耳濡目染,10岁那年,他成功将两条自己制作的小炮龙以每条15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同学,从此开启了制龙人生。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2月8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陈新昆制作的炮龙在街头进行展示,吸引不少参观者。每年正月十一是宾阳县百龙起舞的日子,而陈新昆等制龙师在上一年10月就

国风妆造×非遗好物×产业对接,湾区国潮巡礼点燃中国式浪漫

南都讯 记者黄璐 日前,湾区国潮文化巡礼在深圳欢乐海岸举办。这场精心筹备的文化盛会吸引了大批市民以及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为深圳市民呈现了一场独具特色、古韵十足的国潮文化盛宴。在非遗之夜的舞台上,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及副主席曾来德、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裕荷、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等共同举行了启动仪式,吹响了湾区国潮文化腾飞的新号角。湾区国潮文化巡礼通过丰富多彩的同袍巡游、国

我给两会捎句话|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别让专利“躺平”!

“建议建立技术经理人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开展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让‘科技红娘’团队更专业、壮大,助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货架,走进我们的生活。”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副总经理郭彩霞通过人民网《人民建议》给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捎话”。 人民网2025年“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各界群众可通过活动专题https://liuyan-newpr

近1个月卖出7万件,“昌平牌”凤冠冰箱贴亮相线下商圈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珠宝钿花明艳闪耀,步摇流苏光彩熠熠。近日,以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和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为原型的冰箱贴,亮相北京昌平区超极合生汇·凤冠之旅国潮快闪店。记者了解到,作为昌平文创产品,本次线下亮相的两款凤冠冰箱贴原型,与此前火爆出圈的国博凤冠冰箱贴同样出自明十三陵定陵,再次复刻了古代凤冠的华美精致。六龙三凤冠冰箱贴。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走进位于商圈内的国潮快闪店,映入眼帘的是一

非遗焕彩,国潮生辉——驻华外交官在京共度元宵

元宵盛情,中外同欢!2025年2月12日,“外交官看中国·一区一品”活动在北京丰台区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举行,来自阿根廷、巴哈马、保加利亚、古巴等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以及三家境外媒体代表和家人近200人走进丰台,观舞龙、品元宵、赏戏曲,感受非遗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长辛店“老镇常新”的活力。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李立、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余俊生、北京市外办副主任雷晓宁、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等出席

“文物里的国潮”优秀征集作品展启动仪式暨创享会在京成功举行

中国日报网1月23日电 1月22日,中国北方小年之际,“文物里的国潮”优秀征集作品展启动仪式暨创享会在北京嘉里中心成功举行。“文物里的国潮”创意策划项目由中国日报网主办。项目旨在通过现代艺术的形式,挖掘和传承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2024年度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的热烈响应。经过线下探源采风活动与线上可视化作品征集,项目最

“文物里的国潮”优秀征集作品鉴赏-河南站(二)

2024年“文物里的国潮”创意策划项目围绕千年大运河主题,面向全球青年画家、设计师、文化创意工作者、潮流文创团队以及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美术高校等机构发起征集活动,并通过创意者的实地走访,创作出可视化创意产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发生视觉碰撞,以现代视觉语言重新诠释并呈现那些古老的文化符号。让尘封已久的文物在创意的火花下“潮起来”“活起来”,焕发出鲜活生命力与旺盛光彩。穿越历史的长河,洛阳的绝

“非遗+老字号+国潮”点亮京津冀消费季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央视网消息:2月22日,由商务部、京津冀三地政府主办的2025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在河北省石家庄启动,80多家老字号、非遗、国潮新品精彩亮相。本次活动以“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为主题,搭设了老字号嘉年华、外贸优品中华行(京津冀优品汇)2个展销活动专区,京津冀三地的80多家老字号、非遗、国潮新品精彩亮相,乾坤圈形状的天津麻花、口感独特的奶皮子酸奶……吸引了众多游客与消费者前来消费打卡。除此以

盯上“数字资产”的年轻人 | 青视角

随着2025年的到来,人们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年里,哪些大类资产表现比较好。传统大类资产中,此前年轻人聊的最多的是股票和基金,但自2024年以来,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了一股“数字资产”投资热潮。数字资产一般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艺术品、收藏品或珍品,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其唯一性、不可变性和所有权。与传统的实物资产相比,拥有“数字资产”无需繁琐的物流和仓储环节。当不再集邮的年轻人盯上了“数字资产”,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