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

代表拟为海外文物回归建言:建议设立专项基金,促进民企参与

2024年3月14日,广东珠海,市民参观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视觉中国 图海外文物回归话题得到人大代表关注。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林正佳拟向大会提交建议,希望设立“海外文物回购专项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人在海外合法购买并捐赠文物。林正佳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侨联常委、佳信海坛控股集团董事长。作为来自侨界的人大代表,履职两年多来,林正佳时常参加培训和调研,一方面

风水轮流转,“含港量”成QDII产品制胜关键

2025开年以来,港股强势上行,“含港量”已取代“含美量”成为QDII产品业绩的关键因素。许多名称包含“香港”或“恒生”的港股主题基金纷纷进入QDII产品业绩排行榜前列,还有一些名称带有“全球”字样的产品也凭借重仓配置港股,业绩较为出色。多位公募人士称,港股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均处于相对低估位置,叠加近期中国人工智能(AI)行业发展势头惊艳,海内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科技软实力进行重新评估,吸引

长时间卧床可致血栓 如何有效预防?专家支招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常州,18岁的小王由于假期天天躺在床上玩手机,小腿出现肿胀,并伴有疼痛,前往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幸,治疗及时,小王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年轻人长时间卧床又为什么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专家介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原因:血管壁的损伤,静脉壁的损伤。血液的瘀滞造成的回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多因素综合起来才形成了静脉的血栓。北京安贞医院血管

海外直邮直播间始祖鸟七折?假货出境再回流变身“专柜正品”

标签上打着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实际上国产的冒牌大牌服饰,有可能正披着“海外专柜正品”的皮,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被国内消费者以所谓的折扣价购入。南都记者日前从上海静安警方获悉,警方于2024年8月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某网络平台的一家“海外专柜正品”海外专营店网店里购买的多个品牌的服饰均疑似假冒,后经鉴定,涉案商品确系侵权产品。经办案专班调查发现,店铺宣称的“海外直邮”,实际上

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

据央视 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国家数据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优化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切实减轻基层干部重复报数负担。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务院办公厅部署下,将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试点,通过机制性安排,精简合并报表,严控新增报表,明确数据治理和共享责任。此外,国家数据局还将推动数据回流,支持基层干部利用数据更好为企业和百姓服务,会同相关地方和部门

正式上线!药品扫一扫,倒卖回流全知道→

近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正式上线。购药者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目前,每天已有近3.3万人次使用这一功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药品追溯码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

正式上线!药品扫一扫,倒卖回流全知道

近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正式上线。购药者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目前,每天已有近3.3万人次使用这一功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药品追溯码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

正式上线!药品扫一扫,倒卖回流全知道

近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正式上线。购药者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目前,每天已有近3.3万人次使用这一功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药品追溯码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

央行开展2755亿元逆回购操作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月6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7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1.5%不变。鉴于当日有48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045亿元。事实上,这已是央行在春节假期后连续第二个工作日净回笼资金。2月5日,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集中到期等因素影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6970亿元

外资看港股:德银称中国股票“折价”或消失 高盛监控到资金回流工业股

财联社2月6日讯(编辑 冯轶)财联社为您带来近期外资机构对港股观点变化。【DeepSeek表现惊艳 市场出现拐点预期】宏观层面,德银2月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投资者今年将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优势,而DeepSeek的推出更像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会消失。德银的报告认为,今年中国资产表现将超越其他地区。A股和港股的牛市已自2024年开始,中期将超过此前高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