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魏晋时期砖室墓 填补吕梁地区丧葬史空白 中新社太原2月6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6日对外公布山西汾阳上庙村魏晋墓发掘资料,其中M2、M5为魏晋时期砖室墓,这在吕梁地区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吕梁地区墓葬形制演变、魏晋北朝墓葬地域特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山西汾阳上庙村魏晋墓M2全景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1年7月至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山西新晋商酒庄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这些蛇文物里,隐藏着湖南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蛇座凤鸟鼓架蛇是令人恐惧和魅惑的存在。湖南人与蛇关系还算亲密的时期是中古之前。尤其是在商周时期,地处南方湿热环境的湖南人,从远古时期就和蛇有着不得不密切的接触。在技术能力还很初级的古代,人们对动物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恐惧与仰慕杂糅。同时,古代湖南又是一个族群异常复杂的地域,几乎每个族群都有对蛇不同的文化表达。作为重大礼器的青铜器上有蛇的存在。这是对蛇一种极大的敬意。其实先民不仅崇拜蛇,还崇拜几乎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童年动画片里蛇精的法宝“如意”,到底有多厉害? 蛇年到,如果问你:“最有名的一条蛇是谁?”老一辈人可能会说是白素贞,但是影响年轻人最多的,可能是《葫芦兄弟》里的蛇精。动画片里的蛇精有个法宝——如意,想必大家也很熟悉。《葫芦兄弟》里的蛇精正好,趁过年,就和大家聊聊“如意”,也祝愿大家事事如意。如意的诞生从搔背之器到祈福之宝如意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早作为一种爪杖,用于搔抓背部,解决“如人之意”的小烦恼。古人仿此形制做成执持物时,便称此种执持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2000年前的节能灶(文物里的生态智慧) 在用火加热食物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追求节能和高效,这一目标在汉代取得明显进展。早期的人们一般是在地面上挖出一个坑,或者用石块垒砌,生火,将食物装在陶器中置于火上加热。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人们发明了一种叫釜灶的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火的使用效率。釜是一个大口圜底的器物,用于装食物;底下配套的灶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用于生火。这一装置能够有效保证火的热量集中于釜底,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并且便于移动。仰韶文化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上海时尚新春限定单品亮相英国伦敦,还将去日本大阪 1月22日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为助力上海时尚之都建设,强化上海在全球时尚领域的影响力,2025年“上海时尚出品(Fashion Shanghai)”出海计划于当日正式官宣。2025年“上海时尚出品(Fashion Shanghai)”出海计划正式扬帆启航,首站位于英国伦敦哈罗德(Harrods)百货。本文图片 上海市经信委 供图“蕾虎・四海为家”伦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上新了) 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的玉器。 党 郁供图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冢内积坛内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无底筒形器、玉石器、彩陶器、蚌贝器物等,为深入了解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形态、组织管理提供了新材料。一次性出土的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包括玉料、钻芯、玉器残件等,为探讨红山文化玉器加工技术、玉料来源与使用,提供了丰富资料。(党 郁)《 人民日报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5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