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

新华网:“村咖”热销,热的是向往的生活

来村里喝杯咖啡吧! “用一杯村咖时光,治愈忙碌奔波的你”“一杯村口咖啡,拉满春节假期的松弛感”“农村老宅变身花园咖啡馆”…… 当咖啡遇见乡村,就有了“村咖”。据统计,全国有超过4万家咖啡馆在村里。在江苏,核心景区面积仅2平方公里左右的南京佘村,就有15家咖啡店;位于苏州的太湖生态岛上,集聚着50多家“村咖”,有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店,不少人为一杯咖啡到村里打卡。 “村咖”不仅成了乡村文旅的“流

国际顶级大奖咖啡机器人COFE+亮相2025政协会议

1月14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作为科创领域的杰出代表,屡获国际金奖的全球首台迭代升级至第5.5代的COFE+全智能•机器人现磨咖啡亭,受邀亮相盛会现场,以其独特的科技魅力和产品魔力,成为会场最亮丽的风景线。在会场里,一台台第5.5代的COFE+咖啡机器人,全透明智能化运行,吸引了众多政协委员目光。从点单、付款、磨豆、萃取、制冰、打奶泡、制作饮品、

(新春见闻)青田咖啡里的“侨味”

中新社丽水2月4日电 题:青田咖啡里的“侨味”作者 傅飞扬引导游客在咖啡馆的打卡点拍照、讲述咖啡命名背后的故事、介绍咖啡衍生文创产品……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香媞丽邮咖啡主理人潘迪华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假期。“目前我们还处于试营业阶段,每天能卖出近100杯咖啡。”潘迪华受访时表示,“宁可一日无肉、不能一日无咖”是许多青田人的生活准则,而外地游客前来旅游,也能在酒店、民宿、农家乐、餐馆甚至银行等各种

英国《卫报》:咖啡馆变革,“第三空间”何去何从?

英国《卫报》2月2日文章,原题:咖啡馆的意义,不只是咖啡近日,关于咖啡馆的争论愈演愈烈。美国星巴克出台新规,要求顾客必须消费,否则不能在店内停留,这与其过去宽松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法国,传统咖啡馆与新兴精品咖啡店之间的文化冲突日益加剧。这些争论的焦点是咖啡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显然不仅仅是咖啡。17世纪,咖啡馆被视为民主社交场所。18世纪,美国和法国的咖啡馆甚至成为革命思潮的温床。而从历史上

依山傍水驭风,追“新”逐“绿”成“金”!乡村振兴,看“浙”里!

在浙江的西北角藏着一个绿意盎然的宝藏之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这里不仅地处长三角中心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作为上海黄浦江的源头流出这里的每一滴水都在讲述着安吉的故事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大型融媒体活动《寻百强 看中国》第二季走进浙江湖州安吉县近年来,安吉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前瞻性的绿色发展战略,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从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到国家级

故乡里的中国 | 开在山顶的咖啡馆

82公里,是都市和一家咖啡店的距离。这段距离不算远,天气晴朗时,坐在这家咖啡馆门口的观景吧台旁,目光沿潮白河一路向西南,就能看见北京市中心地标建筑的轮廓。2025年农历大年初一,暮色中的咖啡馆。新京报记者刘思维 摄它也不算近。驾车1小时到山脚下,花50元买一张景区门票,再花半小时爬上山顶,换成公共交通最快也要3小时。咖啡店从2023年5月起开业至今,店主王凡在吧台后目送客人来来往往。有人把这里当成

一杯“村咖”飘出一缕别样的“香”村振兴

新华社上海2月2日电(记者龚雯、贾远琨)“禾下胡光”“阡陌新芽”“漠田白鹭”……16款以当地村落名为创意的饮品,让一家坐落于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胡光村的咖啡馆“胡光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也成为今年春节假期不少游客的新去处。咖啡馆以胡光小院为主体。小院共300平方米,院门口是高大挺直的杉树,踏着碎石路步入室内,映入眼帘的便是网友们最喜欢打卡的“莫奈花窗”。跨过小桥流水,坐在窗边,花团锦簇

新华网三评之三:“村咖”热销,热的是向往的生活

新华网南京2月3日电 题:“村咖”热销,热的是向往的生活新华网记者潘晔来村里喝杯咖啡吧!“用一杯村咖时光,治愈忙碌奔波的你”“一杯村口咖啡,拉满春节假期的松弛感”“农村老宅变身花园咖啡馆”……当咖啡遇见乡村,就有了“村咖”。据统计,全国有超过4万家咖啡馆在村里。在江苏,核心景区面积仅2平方公里左右的南京佘村,就有15家咖啡店;位于苏州的太湖生态岛上,集聚着50多家村咖,有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店

新华网视评|“村咖”热销,热的是向往的生活

“一杯村口咖啡,拉满春节假期的松弛感”“农村老宅变身花园咖啡馆”……当咖啡遇见乡村,就有了“村咖”。据统计,全国有超过4万家咖啡馆在村里。在江苏,仅2平方公里左右的南京佘村核心景区,咖啡店就有15家;而苏州太湖生态岛上,聚集着50多家村咖,有的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店。“村咖”不仅成了乡村文旅的“流量密码”,也是链接城乡的消费新场景。一杯“村咖”,疗愈身心。在乡村咖啡馆,品味的不仅是咖啡,更是新鲜

英国《卫报》:咖啡馆变革,“第三空间”何去何从?

英国《卫报》2月2日文章,原题:咖啡馆的意义,不只是咖啡 近日,关于咖啡馆的争论愈演愈烈。美国星巴克出台新规,要求顾客必须消费,否则不能在店内停留,这与其过去宽松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法国,传统咖啡馆与新兴精品咖啡店之间的文化冲突日益加剧。这些争论的焦点是咖啡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显然不仅仅是咖啡。17世纪,咖啡馆被视为民主社交场所。18世纪,美国和法国的咖啡馆甚至成为革命思潮的温床。而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