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

文化中国行|秦淮灯影映古今

春节期间,第39届秦淮灯会再次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赏。多个主题展区,结合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展现秦淮灯彩的千年传承与文化底蕴。秦淮灯会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吸引海内外近2亿人次参与。秦淮灯会璀璨至今的背后有着灯彩艺人的坚守和创新。他们用心血和巧手,雕琢出一盏盏精美花灯。曹真荣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授花灯制作技艺,曹真荣将花灯制作的特点与流程总结成书;

穿越古今“闹”元宵!元宵节数字作品限量发行

当传统的元宵佳节遇上前沿的数字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乙巳蛇年元宵佳节到来之际灵境·人民艺术馆带您一起“穿越时空”瞅瞅古人如何“闹”元宵!2月12日10时,灵境·人民艺术馆限量发行“灯火映万家,天涯共此时”元宵节数字作品,以《元宵行乐图》和《十二月月令图一月》为原型,分别制作成2款高清数字作品,各发行1000份,每份定价38元。元宵行乐图十二月月令图一月据了解,“灯火映万家,天涯共此时”元宵节数

山师附小2023级8班雏鹰小队参观济南韩美林艺术馆

2月23日,带着对艺术的憧憬,山师附小2023级8班雏鹰小队来到济南韩美林艺术馆,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柔美。“济南韩美林艺术馆”位于济南泉城广场,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艺术馆为综合馆,共设10个展厅,展出作品近1300件,包含书法、绘画、雕塑、铁艺、陶瓷、紫砂、印染等不同艺术门类,囊括视觉艺术到设计艺术、公共美术、城市景观等各个领域。文润古今、泉甲天下的济南,不仅是韩美林魂牵梦绕的故里,也是他艺

台湾师生沉浸式游浙江横店:穿越古今 共赴上元之约

中新网横店2月13日电 (钱晨菲)2月12日元宵节,来自台湾多所高校的师生们来到浙江横店影视城,沉浸式感受传统灯会的魅力,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当日,横店影视城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台湾师生们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欣赏着造型各异、美轮美奂的花灯。亭台楼阁与流光溢彩的花灯交相辉映,仿佛将大家带入了一幅绚丽的古代画卷之中。在灯会现场,台湾师生们不仅观赏到了精美的传统花灯,还参与了各

我们为什么创作《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我们为什么创作《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慎海雄唐宋文坛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满天星斗”的永恒经典。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代代宗师,是中华文化最瑰丽的名片。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经比拟说,天地之四时,“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人世间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古往今来的代代宗师,承时运之洪流,为家国而放歌,书时代之注脚,光耀了中华文脉的浩瀚星河,不仅为中华民

从长安到昆仑:古今对话 丝路相连

2025年春节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文化旅游活动走出新疆,为西安市民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演出。西安市各景区文旅演出的代表性历史人物也走进和田县,与当地各族进行互动,实现了和田县与古城西安的丝路文化交流。通过新疆和田县与西安市的文化交流互访,让丝路重镇与丝路起点在千年后再次联动,为两地各族群众与游客带去了新年的祝福。作者:都红刚 乔柱子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名家大拜年|李劲堃:融汇古今绘新春,中西交融焕吉祥!

融汇古今绘新春,中西交融焕吉祥!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在《名家大拜年》中说到,岭南画派融汇中西与古今,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岭南画派在传统中扎根,向现代求索,将中国古典笔墨的意蕴与西方艺术的表现力融汇一体。

《成语探华夏》彰显辉耀古今成语魅力

成语探华夏,智慧耀古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成语探华夏》以成语为桥梁,探索语言魅力,追溯文化根脉,生动展现中华文明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磅礴力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推动大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六期节目平均收视率0.79%,位居同时段全国第1名,节目全国电视观众规模2.14亿人,截至目前,节目

新春走基层|何以明水好,风雅传古今——一场古城新岁的文旅奔赴

时间:2025年2月11日地点:济南市章丘区清照泉城明水古城度假区记者:范明昱、聂堃2025年这个春节,济南明水古城七登央视,涌入了近14万人次的足迹。数据是宏观的,烟火气却是具象化的——船夫摇橹磨出了新茧,豆腐角小吃摊一天卖出800斤煎豆腐,非遗匠人的体验成交单节节攀升。游客从“一日过客”变成“三夜归人”,沉浸在这场围炉诗酒茶、赏乐戏花灯的“清照泉城梦华年”里。2月11日,正月十四,年味仍在。山

“古今中西”经济学术语的演变与启示

《术语革命: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一书研究了132个中国近代经济学主要术语的形成,又在整体上研究了三个阶段经济学术语形成特点,揭示了近代经济学术语形成的过程、规律及影响,阐释了术语形成研究成果在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和语言史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