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

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调整为“适度宽松” 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12月12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的货币政策取向表述,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明确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凸显政策推动经济恢复的决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这一调整,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邹澜:“适度宽松”表明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综合施策,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定调货币政策

求是网评论员:干字当头 奋发有为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这是在深入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谋划,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干字当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贯彻落实。纲举则目张,执本则末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筹国内

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语重心长地指出了文艺创作应有的价值底色: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

吴清:今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有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资本市场自身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吴清:今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有为,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资本市场自身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财联社2月1日电,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最新一期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为科学研判资本市场发展形势指明了方向。2025年,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外部输入性风险加大与内部风险因素交织叠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财联社2月5日电,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学习与研究》杂志发文称,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加强经济监测预测

最高检:加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2月14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获悉,去年,最高检加强检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完善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保护机制,依法监督纠正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最高检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介绍,2024年,检察机关狠抓中央部署的涉检改革任务落实,《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已形成45项制度性成果。健全检察环节维护国家安全和

央行缩表不代表货币政策收紧,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近期,央行资产负债表缩减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根据央行披露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截至2024年末,我国央行总资产、总负债合计达44.05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滑约1.6万亿元,全年缩表规模为近年来新高。专家表示,央行缩表不代表货币政策收紧。与之相反,2024年央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传统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回升向好。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各科目变化看,央行缩表主要发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