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

双奥之城 非遗之家

昨日,“”冰雪非遗秀——非遗+旅游资源展示与对接活动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行。活动现场展示了彩塑京剧脸谱、抖空竹、皮影戏等多个曾服务于冬奥的非遗项目。图为面人版的冰墩墩和雪容融成为现场“爆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摄影/本报记者袁艺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2月26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双奥之城 非遗之家”冰雪非遗秀——非遗+旅游资源展示与对接活动。本次活动以“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非遗资源展示与项目对接展开。活动当天特别设置“非遗+旅游”交流洽谈会,北京面人郎、木版水印技艺等多个承载着冬奥记忆的非遗项目集中亮相。记者:杨淑君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参访北京奥运博物馆

本报电(记者刘峣)近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国之行来到北京奥运博物馆。他称赞北京“双奥遗产”利用取得丰硕成果,并期待奥林匹克精神能够激励更多人。北京奥运博物馆是以奥运为主题的永久性专题博物馆,承担着展示北京两届奥运会辉煌历史以及奥运藏品研究、收藏、保护、展示和教育等职能。博物馆于2009年成立,2024年2月升级改造后重新向公众开放,1年来接待观众137万人次。当日,巴赫参观了“新中国与现代奥林匹

建设双奥国际赛事名城 北京今年将举办198项重点体育赛事

2月18日,在春光明媚的雨水时节,2025北京赛事日历发布会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阳光大厅隆重举行。2025北京赛事日历以“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为依托,将全年赛事逐月排布,根据赛事特点确定“开年季、潮动季、燃情季、冰雪季”4个季度主题和12个月度主题(1月开年大戏,2月新春嬉雪,3月滑向春天,4月跑动青春,5月潮动京城,6月龙腾虎跃,7月WU动盛夏,8月赛博魅影,9月秋日狂想,10月球迷盛宴,11月

巴赫重温北京双奥申办历程:奥运精神在中国“燃”不停

正在北京访问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昨天(20日)参访北京奥运博物馆,重温北京先后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历程。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巴赫称赞中国在持续传播奥运精神,充分利用奥运遗产助力体育事业发展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在北京奥运博物馆,巴赫率国际奥委会成员一行在大屏幕前重温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盛况。他称赞北京作为唯一的双奥之城,为世界提供了两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北京2025赛事日历发布 同步推出5条主题旅游线路

原标题:1280余项赛事贯穿四季 同步推出5条主题旅游线路 北京2025赛事日历发布2月18日,“双奥之城 活力北京”北京2025赛事日历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阳光大厅发布 记者 刘平摄1280余项各类赛事,其中包括198项高水平、高影响力的“双奥100”精品赛事——昨天,“双奥之城 活力北京”北京2025赛事日历正式发布。2025年,一场场精彩赛事陆续上演,助力本市国际赛事名城建设。2025北京赛事日

巴赫参观北京奥运博物馆 点赞中国冰雪运动

2月20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率国际奥委会成员一行参观了北京奥运博物馆重温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挥动手臂来一场虚拟乒乓球比赛↓↓巴赫称赞北京奥运博物馆记录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辉煌,也充分利用奥运遗产,传承奥运精神。他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日益在中国普及,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是最宝贵的奥运遗产。(总台记者 王丰 高雪 于晶晶)

殷勇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据北京日报消息,2月20日上午,市长殷勇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殷勇说,三年前,在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冬奥会后,北京市持续开展奥运场馆和遗产利用,加快建设国际赛事名城,创设“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举办一系列国内外赛事和活动,全社会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成果不断巩固,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得到推广,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

巴赫参访北京奥运博物馆 盛赞“双奥遗产”利用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李春宇、姬烨)20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国之行来到北京奥运博物馆。他称赞北京“双奥遗产”利用取得丰硕成果,并期待奥林匹克精神能够激励更多人。北京奥运博物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坐落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南侧,创建于2009年,总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是以奥运为主题的永久性专题博物馆。2024年2月,北京奥运博物馆经过两年多的升级改造,重新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完善室内

“京”彩绽放:北京文化主题活动在伦敦举行

人民网讯 2月1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和亚洲传媒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和英国国际教育机构协办的“京”彩绽放——英国北京文化主题活动(Fantastic Beijing Fair)在英国伦敦开幕。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博士班师生精心创作的35幅书画作品惊艳亮相,从水墨丹青到篆刻楹联,每一笔都凝聚着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