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文旅新探|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正式开馆

从驮负丝绸的骆驼,到东罗马帝国的金币,货物和钱币的一来一回,印证了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繁荣兴盛的历史。在刚刚投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吸引了国内外旅客的目光,一件件文物,向人们讲述着距今已有成百上千年的故事。记者:邵瑞、刘彤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乐见文物常“做客”(人民时评)

天津博物馆,“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持续引发观展热潮。展览汇聚了来自11个省份、16家文博单位所藏的近400件(套)秦汉文物。甘肃省博物馆的铜车马仪仗俑队、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麟趾金……众多珍贵文物“做客”天津博物馆,吸引众多观众慕名前来。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灿烂历史;每一个藏品,都是一本无声的书籍。当“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当“到博物馆去”成为生活

京津冀推进社保卡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近期,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退休职工王诚国一大早赶到火车站,启程去北京。到达北京后,今年63岁的王诚国提上行李、拿上社会保障卡,直奔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复查病情。排队取号、医生看诊、缴费结算、排队拿药……王诚国轻车熟路,不到2小时,就做完了检查、拿好了药。8年前,因冠心病王诚国在这里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要定期来医院检查、开药,便频繁往返于石家庄和北京两地。“这些年,社会保障卡功能

文化中国行|春潮激荡 古韵新燃 ——从春节“文博热”看吉林文化自信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文化在年俗活动中传承赓续,文脉在烟火升腾间沉淀绵延。吉林省博物院的陶器艺术展、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亲子研学活动、伪满皇宫博物院的非遗体验大集等迎来参观体验潮。节日期间,我省各类博物馆组织活动171场次,接待观众36.03万人次;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93场次,59.72万人次参与其中。逛博物馆、过文化年成为今年春节的“新民俗”。而我省的这波“文博热”现象背后,折

吉祥中国年 | 博物馆里体验非遗

郝玉环 摄 吉祥中国年 | 博物馆里体验非遗 吉祥中国年 | 博物馆里体验非遗 吉祥中国年 | 博物馆里体验非遗 吉祥中国年 | 博物馆里体验非遗

喜迎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 各地博物馆系列新展“年味”十足

蛇为什么能够成为十二生肖之一?全国各地有什么特别的年俗?走进博物馆,在这些展览里都能找到答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2024年12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度春节的浓厚氛围,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出通知,就做好2025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进行部署。迎接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各地博物馆系列展览“上新”,

广州博物馆研学资源对接会举办,探索馆校协同育人创新路径

2月24日,“馆校携手 资源共融——2025年博物馆研学资源对接交流会”在广州博物馆举行。交流会吸引了全市30余家文博单位、数字科技企业和研学机构,以及超过70所中小学及教育集团的200余名代表共同参与,共同探索馆校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多方联动,共绘教育新蓝图交流会聚焦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旨在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协会内各文博单位、数字科技企业、研学机构与各级学校协同深化馆校多元合

【社论】全年无休,会成博物馆常态吗?

博物馆有了新“卷”法。近日,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和茂陵博物馆宣布取消闭馆日,实行全年无休。“周一闭馆”是博物馆行业的国际惯例,但近年来,全年无休的博物馆正变得多起来。比如,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等自建馆以来即是如此;此外,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等一级博物馆也全年无休。此次宣布取消闭馆日的三家博物馆中,也有两家属于一级博物馆。“全年无休博物馆群”再次扩容,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