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的转型还要多久 从“卖吊牌”到做品牌,从线上杀回线下,过去一年的南极电商为转型忙得不可开交,但从业绩来看,其转型收效甚微。“预计2024年亏损1.9亿元至2.5亿元。”这是南极电商交出的最新成绩单。细究亏损背后,转型带来的较大营销投入是导致南极电商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南极电商的规划中,转型和营销势在必行,并表示新的一年将进一步提高营销投入的效率,实现品牌价值转化。此时的南极电商不能停下来,相反,南极电商需要突破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1 浏览
从跟跑到领跑!莽莽冰原 “长城”屹立四十载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正在进行,昨天,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迎来建站40周年。长城站举行了庆祝活动,并举办学术研讨会,来自不同国家的科考队员和专家学者共同参加。40年前,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建站过程中,又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在20世纪80年代初,南极成为全球科学考察的热点,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中国还没有南极科考站。为了填补这一空白,1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
中国游客讲述因天气滞留南极:无法乘机离开,只能待在邮轮上 近日,有多位网友发帖称,数百位游客因天气原因无法乘机离开,被迫滞留在南极。2月11日,有中国游客告诉南都记者,因滞留南极两天,其后续行程受到影响,“一行八人额外支出二十多万元”。同日,有资深南北极旅游体验师向南都记者介绍,天气原因导致游客滞留南极的情况并不罕见,“一般是大雾影响机场的能见度”。被困游客发布的照片。多个网友发布的帖子显示,银海奋进号、麦哲伦探索号等南极邮轮上的数百名乘客在2月5日左右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我国在南极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正式交付使用 南极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目前开站已满一年。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今天(3月1日),我国在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正式交付使用。 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制氢、储氢、氢能源发电等硬件设施,在能源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 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南极极 军事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遥远的南极 升腾的年味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新春佳节,许多中国科考队员仍坚守在南极科考第一线。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升腾在地球最南端的年味儿。升腾起来的年味儿不仅是在住舱,在餐厅,没有作业任务的队员们集体动手,贴福字、叠灯笼、挂灯笼。在船上准备春节活动的同时,科考作业在同步进行,艉甲板刚刚拉上来了底栖拖网。在南极,一代代中国极地工作者从登上南极洲到深入“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从“双龙探极”到考察站“五站林立”,我国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我国南极考察又有新进展!在东南极获取完整的冰川内部温度剖面 记者近日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为深入开展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冰下地质环境研究,在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俄罗斯海洋与地质矿产资源科学研究所组成联合科研小组,在中山站以南约25千米处,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铠装电缆悬吊式电动机械深冰及冰下基岩取芯钻机(IBED)成功钻穿了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0.48米的基岩样品。在第41次南极考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南极土著:美国史上最严厉AI管制,到底限制了啥? 【文/ 南极土著】 1月13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出口管制规则终于揭开了面纱。168页的新规以“临时最终规则”形式发布,1月13日当天起生效,1月15日会刊登在《联邦公报》。公众在《联邦公报》刊登后120天内可以提交反馈意见。 我把该规则的结构总结为:管AI硬件(GPU等)+管模型权重。 一、管AI硬件自2022年1017规则以来,所有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本质上也可 军事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莽莽冰原,“长城”屹立四十载(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莽莽冰原,“长城”屹立四十载(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刘诗瑶 谢润嘉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1日第 07 版) 无人机拍摄的长城站。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长城站重要标识之一——长城石。以上图片均为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供40年前,“向阳红10”号、“J121”号船远赴南极,考察队员克服了发电、取暖、照明、交通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莽莽冰原上建立起我国第一座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雪龙2”号大洋考察完成哪些任务?捕捞“海天使”、穿越冰山…… 北京时间昨天(3月1日),随着最后一次拖网作业结束,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了本航次的大洋调查任务,包括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污染物分布综合调查监测。涉及南极海洋水文、化学、生物、地质等在南极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的大洋考察作业中,“雪龙2”号都完成了哪些特别的“任务”?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我们现在已经从西半球的南极阿蒙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南极偏远地区出现微塑料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英国研究人员在南极偏远地区的雪中发现微塑料。他们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塑料污染在地球上已经无处不在。英国南极考察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整体环境科学》杂志上发文说,研究人员从位于南极两个偏远冰川的三个营地附近采集雪样进行分析。他们先把雪融化在滤纸上,然后对其进行高分辨率扫描。结果显示,每升雪中含有73至3099粒不等的微塑料。95%的微塑料小于50微米,也就是大多数人体细胞的大小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4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