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的

韩领导人在弹劾案庭审中又提涉华问题,外交部:向邻居泼脏水解决不了自身问题

2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日前韩国领导人在宪法法院弹劾案庭审辩论中再次提及涉华问题,声称中国公民无人机威胁韩国安全、韩核心技术和军工机密外泄流向中国、韩前政府向中方透露“萨德”部署机密、在野党“通敌弹劾”站在中朝俄一边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去年底紧急戒严的事态发生之初,韩方就曾发表类似言论,中方已表明了严正立场。中方一贯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相信韩

韩领导人在弹劾案庭审中又提涉华问题,外交部:向邻居泼脏水解决不了自身问题

2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日前韩国领导人在宪法法院弹劾案庭审辩论中再次提及涉华问题,声称中国公民无人机威胁韩国安全、韩核心技术和军工机密外泄流向中国、韩前政府向中方透露“萨德”部署机密、在野党“通敌弹劾”站在中朝俄一边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表示,去年底紧急戒严的事态发生之初,韩方就曾发表类似言论,中方已表明了严正立场。中方一贯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相信

紧跟美国,印度也要逼中国付出代价?事态严重了,一步错将步步错

印度钢铁部部长库马拉斯瓦米近日声称,由于当前中国进口钢铁对印度国内生产商构成了“严峻挑战”,印度决定最快在六个月内,对来自中国的钢铁征收15%至25%的临时关税。对此,引起外界热议。中印关系不是才缓和了不少吗?在这之前,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刚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期间,中印双方还就合作达成了多项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印度突然又变脸,对中国出手,这无疑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很有可能会破坏中印未来的

来悼念黄旭华的老人们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2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开设“新华走笔”专栏,刊发新华社记者的行思录。专栏发表记者宋立崑撰写的文章《来悼念黄旭华的老人们》。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与世长辞。“卅载呕心研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挽联无声地勾勒了他默默无闻,却又惊天动地的一生。接下来几日,人们不顾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赶来黄老生前工作的研究所、殡仪馆,送

送别黄旭华院士 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

今天上午,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送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举行,许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其中还有很多人,是特意从黄旭华的广东老家赶来的。送别黄老,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黄旭华的六弟 黄绍赞:他对我的影响很深,给我很大的鼓舞,我的人生是跟着他走的。他是我的好兄长、好老师。黄旭华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九人,黄旭华排行第三。今天来送别黄老的亲属中,有的人当年曾经不

外交部:美日联合声明涉华的相关内容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

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周五谴责中国,称“中国在南海的行为是挑衅性活动”。中方对此有何回应?郭嘉昆回应,美日联合声明涉华的相关内容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攻击抹黑中国,渲染地区紧张局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已向美方和日方提出了严正交涉。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赫赫而无名的一生”缘何令人如此动容

本报特约评论员我们感念黄旭华的一生,为他“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品格所震撼。从年轻时远离家乡、荒岛求索、深藏功名,到年过九旬仍奋斗不止、服务人民,黄旭华希望“潜在水下”,默默无闻,愿意捐出上千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希冀从工程实践中为国家培养锻炼更多科技英才。奉献,在他那里是爱事业、爱团队、爱岗位,是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以“功成必定

“浪花”托举核潜艇,送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工程师黄旭华远行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摄影记者 黄士峰 刘博巍峨的青山,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托举着跃出水面的核潜艇。2月8日,在黄旭华生前工作单位,黄、绿、红、白等颜色的鲜花组成的花坛,诉说着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的“深潜人生”。人们用这样的方式,送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国防事业的科学家远行。黄旭华的亲属、生前同事、各界群众等数百人赶往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吊唁。女儿深情回忆:

“走过一样的路,才知道他的辛劳!” 军工人送别黄旭华院士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摄影记者 刘中灿“我们军工人真不容易。他们(指黄旭华和同事们)是搞水下的,比我们更艰难。”2月9日,在吊唁黄旭华的现场,中船集团701所的退休职工许志同深有感触地说。同为军工人,才能理解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今年80岁的许志同珍藏着一份2017年出版的中船重工内部报刊。封面有一张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黄旭华的照片,而在这份报刊的内页,有一篇许志同撰写的文章,回忆了他参与中国第一艘

深潜人生!黄旭华的9个重要时刻

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为研制国之重器,他隐姓埋名30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逝世,哀思如潮。这位“为国深潜”的科研工作者,是一位真正的国士。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看似默默无闻,却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重温黄旭华院士9个重要的人生时刻,一起致敬国士、送别黄老!0119岁,从医者梦到科学救国1926年,黄旭华出身于广东汕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