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以古吊脚楼群为核心,打造开放式“大博物馆”——湖北宣恩彭家寨的乡村振兴密码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通讯员 王振 罗帅韬3月1日至2日,2025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研讨会及联合设计考察活动在湖北省宣恩县举办。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团队参与建成的宣恩县中国土家泛博物馆项目,将彭家寨整个村落和周围景区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大博物馆,这里已经成为恩施州文化旅游的亮眼地标。研讨会现场上述活动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色村镇保护振兴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华中科技大学主办

湖北加快建成重要战略支点理论研讨会召开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1日电(高翔 马文丽)“湖北加快建成重要战略支点理论研讨会”2月28日在武汉召开,近2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此次研讨会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研讨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在致辞中指出,湖北省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新时代湖北以“支

黄智勇出任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2月27日,据中国电信官网消息,黄智勇任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据天眼查显示,黄智勇生于1971年,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学历为工程硕士。先后担任集团企业信息化部规划标准处副处长、处长,集团客户服务部总经理等职。编辑 寇德娜校对 柳宝庆

武汉左岸大道建设迎来新进展,为两所高校师生全面入驻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通讯员 郑奇悦 李岿 田钰杰2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经开区获悉,武汉左岸大道(港口二路至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段)通车,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师生和广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记者在现场看到,崭新的道路平整宽阔,交通标志和标线清晰可见,往来车辆有序通行。“上班特别方便,开车可以直接走左岸大道港口二路到军山新城,能节省20分钟。”家住武汉经开区沌口街的刘先生

本科毕业6年半,李钦宾已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华中科技大学方面日前更新教师资料后显示,此前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的李钦宾已于今年1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钦宾资料显示,李钦宾,国家级青年人才,2018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12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分别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员。李钦宾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学习和大模型系统,获得谷歌博士奖研金、CCF-

本科毕业6年半,李钦宾已任博导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华中科技大学方面日前更新教师资料后显示,此前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的李钦宾已于今年1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钦宾资料显示,李钦宾,国家级青年人才,2018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12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分别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员。李钦宾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学习和大模型系统,获得谷歌

本科毕业6年半,李钦宾已任博导

华中科技大学方面日前更新教师资料后显示,此前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的李钦宾已于今年1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钦宾资料显示,李钦宾,国家级青年人才,2018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12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分别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博士后和研究员。李钦宾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学习和大模型系统,获得谷歌博士奖研金、CCF-

老师课堂“戴王冠”:角色加冕,知识登堂 | 新京报快评

▲大学老师能够放下身份包袱来创新教学形式,既需创意,亦需勇气。图/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据九派新闻报道,2月17日,上课铃声响起,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楼一间教室里的学生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没想到,教室里竟然来了一位戴着王冠、身着长袍的“国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宋奇老师告诉记者,当日所上的课是政治学,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为了不使同学们感到枯燥,他就想到用Cosplay(角色扮演)情景演绎

黄旭华逝世,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追忆:他的经历让学生受益匪浅

2月6日,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隐姓埋名多年,全身心投入核潜艇研制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早在1990年,黄老就在我们华科的露天电影院为几千名学生作过报告,讲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将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的经历,这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印象深刻。”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赵耀回忆。研制团队的“三面镜子”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度融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

“武汉大学将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努力营造引领全国、辐射世界的一流创新生态。”黄泰岩表示,该校一方面以硬核学科、重大平台擦亮高端人才领域的湖北招牌,在未来5年内,再引入8至10名战略科学家、50名科技领军人才。同时,以特色专业、过硬质量为湖北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为惟楚有材注入充满生机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武汉大学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基因等科技革命最前沿的领域,充分发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