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2月2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8亿人次

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2月21日(春运第39日,农历正月二十四),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8215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1170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16769万人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3463万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3306万人次),水路客运量58万人次,民航客运量218万人次。2025年2月20日(春运第38天,农历正月二十三),全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央区域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进展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央区域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进展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14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决策。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新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新成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

守着南海巨量石油不开采,连越南都在挖,为何我国却在到处进口?

石油,作为当今工业“血脉”,是主要能源也是化工原材料。日常生活之后,车使用的汽油、柴油、塑料袋、服装、肥料、润滑油、乃至洗面奶、洗发水此类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石油,这些产品都是其衍生品。毫不夸张底说,如果没有石油,那么一切石油衍生产品将不复存在!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据权威行业数据中心统计,我国每年石油消耗量高达7.6亿吨。然而,我国石油开采量远远达不到需求量,每年从国外进口5.6亿吨,是全球进口量最

北京将联合津冀打造首都通勤圈 形成串联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廊道结构

交通一体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11年来,三地谋定发展,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加密,初步建立了区域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1万公里,三地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1万公里以上,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覆盖11条主线39条支线……京津冀三地的交通协同发展,已经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纵深发展格局。2025年,北京

马来西亚证实:重启搜寻马航370航班残骸

毛鹏飞/新华社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25日说, 水下探测公司“海洋无限”已在印度洋部署船只,重新开始搜寻马航370航班客机残骸。针对当天早些时候马航370航班客机搜寻工作重启的媒体报道,陆兆福在一个记者会上说:“‘海洋无限’公司已开始调动他们的船只……我们已经原则上批准了重启(搜寻),目前只需最终敲定合同并签署。”陆兆福表示,搜寻工作不会无限期进行,合同将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具体细节有待敲定。陆兆

《中国区域发展联播》融媒体节目在北京启动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汪俐辰)3月1日,《中国区域发展联播》大型融媒体节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市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机关党委书记、研究员蒋省三,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主任陈立英等出席。《中国区域发展联播》融媒体节目是一档聚焦中国区域发展的创新型节目,旨在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全面、深入、及时地展现中国各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

据“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消息,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位中国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开展战备警巡。2月以来,战区部队组织海空兵力持续加强中国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巡逻警戒,进一步强化有关海空域管控力度,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倪仕轩

2025年春运40天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90.2亿人次

据交通运输部官方公众号今日(2月13日)发布,春运40天(2025年1月14日至2月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90.2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7.1%。铁路旅客发送量5.1亿人次,同比增长6.1%。公路人员流动量83.9亿人次,同比增长7.2%。其中,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量79.4%,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2.2亿人次。水路旅客发送量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7.6%。

宜昌东艳路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工

2月28日,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的宜昌东艳路长江公铁大桥在湖北省宜昌市城区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过江通道,这座桥梁不仅是全线规模最大的桥梁工程,更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促进生态保护的多重使命。据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宜昌东艳路长江公铁大桥总设计师王碧波介绍,宜昌东艳路长江公铁大桥地理位置特殊,跨越长江的同时也贯穿了中华鲟自然

北京已建设母婴友好医院81家

近年来,本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2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2024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0.69/10万、婴儿死亡率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2020年分别下降84%和23%,其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创历史最好水平。目前,本市已确定11家市级、34家区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7家市级、27家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围绕妊娠合并心脏病、脑病、传染病等明确17家会诊市级指定医院,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