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

2024年河北新增劳动力京津就业27.9万人

本报石家庄2月6日电 (记者史自强)2025年,河北将举办京津冀人社协同活动月,集中开展社保协同、京津冀专家服务企业产业等9项活动。同时,继续拓展京津劳务市场,建强用好“河北福嫂”京津基地,分级分类开展订单式培训,促进更多劳动力到京津就业。据了解,2024年河北与京津新签署全面深化人社协同等协议或文件13项。河北拓展京津劳务市场,制定出台“1+4”行动方案,新增劳动力到京津就业实现翻番。“河北福嫂

博士初中学历配偶被安排工作引热议,湖北一高校回应:符合政策,属劳务派遣

大皖新闻讯近日,有网民发消息称,在湖北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一份拟聘人员公示中,一名博士的配偶因初中学历被安排工作引发热议。2月24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湖北师范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博士属于引进,有编制,但为其配偶安排的工作属于劳务派遣,和第三方签订合同,不从事学校教师工作,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反映:博士的初中学历配偶被高校安排工作记者根据网民提供的截图看到,湖北师范大学官网于2月17

京晋携手,房山区赴山西沁县开展劳务协作

新京报讯 据“北京房山”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房山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区内重点用工企业,奔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参加2025年 “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并开展房沁劳务合作座谈,两地在劳务品牌打造、劳务输转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房沁两地56家企业现场提供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招聘岗位5614个,其中房山区企业11家,提供岗位1335个。房沁两地将充分借鉴“十万吕梁护工出大山”的经验做法,引

春节后福州首趟免费返岗专列迎来定西籍员工

中新网福州2月10日电 (郑江洛)9日21时12分,G1904次福州定西免费高铁返岗复工专列顺利抵达福州站,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300名务工人员有序出站,这是今年春节后福州市首趟“点对点”免费返岗高铁专列。此次乘坐免费专列来榕的返岗务工人员将输转至仓山、台江、晋安、长乐、闽侯、福清等12个县(市)区,包括东南汽车、御冠食品、福顺半导体、德胜新建材等60余家福州市重点企业。今年是福州与定西开展劳务协作

宁夏全面启动2025年“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暨稳内拓外促就业专项行动

1月17日下午,宁夏2025年“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暨稳内拓外促就业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举行,拉开了新年就业创业的序幕,助力宁夏经济实现“开门红”。本次活动以“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为主题,由宁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安厅、民政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文化旅游厅、工业信息化厅、总工会、团委、妇联、民航宁夏监管局、兰州铁路局银川办事处、银川市政府等13个部门联合开展,邀

以工代赈中央投资50亿元下达,将吸纳12.3万人就近就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于日前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吸纳12.3万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1亿元。本批投资计划聚焦困难地区重点群体,强化“雪中送炭”“赈灾救急”。资金主要投向832个脱贫县等欠发达地区,并向国家乡村振兴

西和县240名东西部劳务协作务工人员赴青岛返岗就业

为坚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2月8日,在西和县十里镇佘铺村举行了西和县2025年东西部劳务协作首批务工人员欢送仪式,240名务工人员带着发放的“暖心礼包”自驾车集中赴山东青岛就业创收。十里镇联镇领导、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苏长林参加仪式并致辞,十里镇联镇领导、县政协副主席张惠,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云飞,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劳务办主任黎华甜参加欢送仪式。十里

返乡咯!广州花都免费直通车送外出务工人员回家

1月15日,以“情暖心中 运爱回家”为主题的2025年新田县劳务协作外出务工人员免费直通车服务暨第6届春节送您回家过年公益活动,在广州市花都区汽车客运站启动。公益活动现场。“临近春节,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盼团圆。花都80多万流动大军中,湖南新田籍占十分之一,他们为花都发展贡献巨大。多年来,新田与花都秉持‘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等理念与原则,形成良好同管共治格局。”花都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此次公益

35名酉阳务工人员乘坐劳务协作专车抵达东营

2月18日,由山东省东营市、重庆市酉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组织的东西部劳务协作务工专车,载着35位酉阳籍务工人员,从重庆市酉阳县出发,历时28小时于2月19日下午抵达东营市。酉阳务工人员欢迎仪式在东营市人社局大楼东侧大厅举行。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培峰,东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岳志坚,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口支援协作科负责同志,各相关县区人社部门分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