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
(新春走基层)贵州黔西“童伴妈妈”伴童成长
寒假以来,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童伴妈妈”杨国美常常陪伴在留守儿童身边,她耐心教孩子们学习打鼓,和孩子们一起跳苗家打鼓舞,指导孩子们学习蜡染刺绣,呵护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图为1月20日,杨国美在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给孩子们介绍苗族蜡染刺绣文创产品。史开心 摄图为“童伴妈妈”杨国美在指导孩子们学习刺绣。史开心 摄图为“童伴妈妈”杨国美和孩子们跳苗家打鼓舞。史开心 摄图为“童伴妈妈”杨国
新春走基层|“图必有意 纹必吉祥” 和记者一起体验国家级非遗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作为燕京八绝之一,京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京绣遵循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宗旨,构图满而不滞,造型端庄稳重。2014年,京绣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记者镜头,一起来体验国家级非遗京绣的独特魅力!记者:董硕 杨雅婷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春见闻)民间刺绣“老把式”渐成流行新潮品
中新社兰州1月17日电 题:民间刺绣“老把式”渐成流行新潮品中新社记者 闫姣“这款‘迷你蛇’香包,作为服饰搭配和包包挂件都不错。蛇身用绿色布料扎制,象征生命的延续;精湛的绣制技艺,为蛇香包赋予了人的情感状态……”16日下午,在甘肃庆阳市兰芳香包“黄土造物”直播间,绣娘娓娓道来蛇年刺绣产品的形态和创作历程,其间不断有消费者下单并互动,“已拍蛇香包,一个自己佩戴,其他送亲友”。1月17日,甘肃庆阳市,
(新春走基层)“迷你蛇”香包送春节“最萌”祝福
1月17日,在甘肃庆阳市,绣娘们在刺绣工作室赶制新春香包。一个个“迷你蛇”造型的香包在直播间吸引消费者下单并互动,为即将到来的农历蛇年送上“最萌”的祝福。庆阳香包已有近千年历史,在当地妇女的巧手飞针间,小香包成为庆阳走出国门的一张名片。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已达190家,年产香包达千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盘小美 摄图为蛇元素香包。盘小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