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稿·社会与生活】强吻女球员 西班牙足协前主席被定罪 【新华社微特稿】西班牙全国高等法院20日判决,西班牙足协前主席路易斯·鲁维亚莱斯因未经女球员珍妮·埃尔莫索同意就亲吻她,性侵害罪名成立。法官对鲁维亚莱斯处以10800欧元罚款,但不支持检方对他犯胁迫罪的指控。法官何塞·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普列托在判决书中写道,亲吻女性的嘴“不是与没有感情关系的人打招呼的正常方式”,鲁维亚莱斯未经埃尔莫索同意就这样做,侵犯了她的“性自由”。依据判决,现年47岁的鲁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维持死刑判决!白天辉受贿案二审宣判 2025年2月24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受贿上诉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独身女子病逝,9人争遗产!法院:400余万房产收归国家! 一个人既没有配偶、子女,也没有兄弟姐妹,父母也已经离世,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法定继承人。这样的孤寡居民一旦去世,其身后的遗产应该由谁来继承?日前,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这样一起案件,独身女子病逝,9名旁系亲属要求分遗产。2022年6月,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了价值不菲的遗产,包括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一套101平方米房子,价值400余万元,还有银行存款、人寿保险金和身故后的丧葬费、抚恤金等共计1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原创 四年后再“抓”?美传出爆炸性消息,关键时刻,特朗普遭晴天霹雳 据红星新闻报道,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近期宣布,同意推迟对特朗普“封口费”案件的量刑宣判,这是为了让法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应对特朗普方面可能发起的动议。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所涉“封口费”案的原定判决已被推迟。当地媒体大多预计,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之后,就会发起动议来驳回这个案件的审理。这一结果大体上表明,特朗普面临的4起官司几乎都得到了解决,起码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不会再被官司所困扰。此前, 军事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耻辱”! 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纽约州高等法院法官就当选总统特朗普“封口费”案进行判决,裁定特朗普在此案中34项罪名成立,但鉴于其处于总统权力过渡程序的重要阶段,无条件释放,不予任何惩罚。据央视新闻11日消息,判决 当天,特朗普以视频方式出席宣判听证会,并坚称自己无辜,没有做任何错事。 曼哈顿地区检方在听证会上建议法官作出无条件释放判决。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特朗普在宣判后可以启动上诉程序。特朗普 资料图特朗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汤森路透赢得美国首起重大人工智能版权诉讼 据《连线》报道,媒体与科技巨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赢得美国首起重大人工智能版权案。2月12日,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法官斯特法诺斯·比巴斯(Stephanos Bibas)裁定汤森路透胜诉,认为法律AI初创公司罗斯智能Ross Intelligence的行为构成侵权。法官在简易判决中写道:“Ross的所有辩护都站不住脚,我全部驳回。”汤森路透。视觉中国 资料图2020年,汤森路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女孩逃票进入景区后坠亡,家属索赔95万元,法院判了 近日大三女孩逃票进入景区后坠亡案件有了最新进展法院最终判决景区无责驳回了家属的赔偿请求该案件再次引发热议据报道,暑假的一天,正在读大三的高琳琳(化名)告诉父母要与同学外出散心,实则独自前往几百公里外的某自然风景区。高琳琳离家后,父母从其朋友处得知被女儿欺骗,联系警方后坦言女儿有轻度抑郁症,可能有轻生的想法。警方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了景区管理机构,经过调查发现高琳琳未购买门票,通过非正规途径逃票进入景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业主想在车位安充电桩,物业拒不配合?法院判了!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消费主流充电桩安装需求随之增长桂林市一小区业主购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后想在租赁的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遭到小区物业公司拒绝协商未果后业主将物业公司诉至法院近日广西高院披露了该案的判决结果↓↓↓在租赁车位安装充电桩遭拒罗先生居住的小区是桂林市某单位的职工住宅小区。管理小区的物业公司对小区内的车位采取出售或出租的形式满足业主停车需求。2024年2月,罗先生购买新能源汽车后,向物业公司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两部委发布典型案例:擅自转移公司财产,拒不执行支付劳动报酬判决,一公司总经理被判刑7个月 公司是30余宗劳动争议案件和70余宗商事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总经理、股东邓某却通过使用他人银行账户等方式转移资金234万余元。最终,邓某被依法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该案为其中之一。最高法在解读中表示,拒不执行支付劳动报酬的判决、裁定,既严重影响司法权威,又损害人民群众民生权益,应依法严惩。▲创意配图 据图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