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创新趋势研讨会举办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吴月)1月20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国际教育创新趋势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为“职业教育国际创新趋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00余名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职业院校、普通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的代表和嘉宾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充分交流国际职业教育创新趋势。研讨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职业教育国际创新趋势2025》。该报告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
代表委员履职录|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让科学教育点燃更多青少年“科创之梦” 新华社上海3月1日电(记者陈爱平)近日,上海科技馆发布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和“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计划”。前者面向不同年龄、年级的少年儿童推出各有侧重的科学教育项目;后者聚焦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业务能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好新技术,尽可能扩大科学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也要尽可能面向不同孩子推出系统性、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让那些愿意投身科学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AI驱动智慧医疗,方舟云康助力慢病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发了深远的技术变革与广泛的应用融合。从智能化诊疗到精准医学,再到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等诸多方面,均受到了其显著而深刻的影响。《2024中国AI医疗产业研究报告》指出,在医疗领域,AI应用日益广泛,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涵盖智能诊断、治疗、管理等多个环节,赋能医疗服务全流程,提升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江苏宿迁八维职业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引领高效成才之路 在江苏宿迁,八维职业教育凭借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以及在教育领域二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八维职业教育也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效、快乐的学习平台,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的实用型人才。八维教育的核心在于其创新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以“新三大价值”为教育目标,即教育改变人生。它坚信每个人都有潜力通过教育实现自我超越,获得更好的人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北爱人才”再启程!这是人才与市北的双向奔赴 业以才成,城以才兴。伴随着人才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愈加凸显,各地对人才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亦在加深。基于此,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已成为城市重才、聚才、引才、用才的应有之义。作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青岛的主城核心区,近年来,市北区始终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聚焦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大江南北汇聚人才,求贤若渴引进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无微不至服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千人共舞、机器人醒狮……这里的龙灯大赛年俗传承与科技创新点亮元宵盛宴 2月9日上午,“嗨在高新 乐享舜华——济南高新区第二届年俗文化节暨舜华路街道村居龙灯大赛”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活动由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办,舜华路街道办事处、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承办。活动汇聚舜华路街道5大片区、8个村居、16支龙灯队及近千名表演者,以年俗文化为核心,融入科技与潮流元素,为市民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元宵文化盛宴。千人共舞龙腾舜华,三代同台薪火相传上午8时30分,巡游队伍从天辰路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湖北省博工艺美术作品展在汉开幕 1月21日,“巧夺天工·湖北工艺美术作品展”在湖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湖北省博)在汉开幕。据湖北省博馆长张晓云介绍,此次作品展是湖北省博建馆70多年来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工艺美术展览,同时也是2025年湖北省博推出的首场重要展览。据了解,湖北省博收藏有超过万件当代工艺美术作品,此次展览精选其中百余件精品,包括玉雕微雕、书画、陶艺瓷器、织绣、剪纸等多个门类。其中,绿松石雕刻作品《武当朝圣图》、吉尼斯世界纪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清华大学决定有序适度扩招! 清华大学2025年将适度扩招本科生 重点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记者2日从清华大学获悉, 该校决定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据悉,该校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 人工智能正与社会加速融合,也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记者了解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纲举目张推动北京商业航天展翅高飞 本报特约评论员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一方面,要依托首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与院校的合作,针对性培养商业航天人才,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借智、引智”作用,吸引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军人才,强化全产业链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暖心环境,在引进落户、子女入学、人才住房、配偶就业等方面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涵盖政务服务、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为一体的全链条服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