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

中国科大实现AI助力高通量筛选人工光合系统

中新网合肥2月28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熊宇杰教授、高超特任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实现了人工光合系统的高通量筛选,为未来高效人工光合系统研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范式。这一借力人工智能而实现的研究成果2月27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构筑光能转化效率更高的人工光合系统,有望为缓解能源环境危机、降低碳排放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在

复旦新成果登上《自然》,"打一针"可延长锂电池寿命,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状态

2月13日,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主刊上发表,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状态。团队通过人工智能和有机电化学结合,成功设计锂离子载体分子,这种载体分子就像药物一样,通过打针方式注入废旧衰减电池中,实现容量的恢复。这种对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而不是“宣布死亡”的方式,为退役电池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式。电池中活性锂离子由正极材料提供,锂离子

云南一男子骗取“诈骗分子”6900元被拘:涉嫌“帮信”及盗窃等违法

近日,云南曲靖市陆良县一男子用自己的银行卡帮网友转账,对方给予其一定的“好处费”。令人诧异地是,在后续的“合作”中,男子竟骗取了一名疑为诈骗分子的6900元后果断拉黑对方,且注销银行卡。目前,男子因涉嫌“帮信”及盗窃已被警方依法拘留。据介绍,海某在网上偶然结交了一名网友,对方称有个赚钱的项目邀请海某参加,经双方沟通,海某用银行卡帮其转账,对方每笔给“好处费”100元。随后,海某分两次帮对方转账10

手机突然失控!警方提醒

手机突然失控,进行不了任何操作,并且阻止了所有来电。最近,诈骗分子的手段又升级了,可以远程操控你的手机。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浙江海盐澉浦派出所接到预警指令有群众正在与诈骗电话通话,时间已长达半小时,反诈队员马晓杰立即与当事人周女士联系,但多次拨打电话都联系不上,于是他赶紧发送了一条反诈提示短信。来源:江西发布

老人错付“真心”被骗百万元 警惕“网络交友”陷阱

2024年10月,70多岁的郝女士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偶然结识了一名男性网友,对方告诉郝女士,自己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现在正在国外当战地医生。神圣的职业光环、崇高的社会地位、特别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方时不时体贴关怀、嘘寒问暖,都让郝女士对其心生好感。深圳铁路公安处深圳站派出所民警 宋泽闻:诈骗分子利用聊天软件,向受害者分享工作、生活中的照片,受害者本人年龄比较大,导致她对诈骗分子所虚构出来的这一个身份

涉案1.4亿!一名公安部督办诈骗案嫌疑人被劝返回国投案

近日,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公安分局成功劝返1名公安部督办“9·21”民族资产诈骗案的历年境外逃犯。▲秦某某回国投案经查,2023年3月至8月,犯罪嫌疑人秦某某伙同王某、付某等人,在柬埔寨搭建多个中国网络通道,帮助诈骗分子登录国内通讯软件逃避网络监管,降低被骗者的防范心理,方便诈骗分子实施诈骗。5个月内,涉案金额高达1.4亿元。2025年2月21日,在民警的多次规劝下,秦某某从柬埔寨回国投案。2月26日

一位基层民警的春节日记:新春反诈不打烊 将幸福守护到底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香港中路派出所民警 姜浩洋春节,万家灯火团圆时,对于我们民警来说,平安就是最好的年味。今年春节,我依旧坚守在一线岗位,守护着辖区的安宁,尤其是群众的“钱袋子”。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期待着亲人的归来,而就在这时,我接到一条紧急诈骗预警信息,显示辖区内的李奶奶可能正在遭遇诈骗。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深知在这种时候,老人最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我和同事立即驱车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

这8类信息,朋友圈里谨慎发布!

如今,朋友圈成为我们记录生活,分享点滴的重要平台。然而,过度分享可能会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公安部网安局27日发布提醒,以下8类照片需谨慎发布,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网警重要提醒:这些信息别随便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家门钥匙、车牌等发布含有个人信息的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家门钥匙、车牌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证件如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等照片,这些包

训机构突然愿意退费?上海市民喜出望外,赶紧联系!警方最新发布

收到快递要给你“退费”有这样的“好事”?当心! 这是骗子伪造政府部门、公司、机构文件以退费名义实施的骗术近日上海市民朱先生收到一个快递包裹包裹内有一张落款为某教育机构的退费公告并附有一个二维码朱先生想到之前确实在网上办理过相关教育培训便信以为真起初, 朱先生购买了1000元的基金试水,很快1200元的回款就到账并顺利提现了,这让他彻底相信购买基金就能完成退费, 于是分多笔往账户里充值了共计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