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

投资千万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被实名举报“插根管当喷水装置应付检查”,山东东平多方回应

2月24日,有网民实名举报,山东泰安市东平县大羊镇李大羊村,投资千万建设的800亩水肥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所有的喷水装置都不喷水,村书记为了应付检查弄虚作假插根管做样子。视频中,该网民称村里800亩水肥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于2022年改造,投入千万余元。该网民走到“喷水装置”前,很轻易地就将管子拔起,这根管子只是简单地插在土堆上。“村支书授权大户去掉喷水装置,现在验收不了了,为了弥补、验收,他就把这

新华视点丨春耕春管正当时 共绘丰收好图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时节,春季田间管理陆续展开,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各地正积极有序做好春耕春管工作,多措并举齐发力,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打好基础。  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回升,眼下正是晋南小麦返青、春灌的关键期。大禹渡灌区是山西南部较大的农业灌区,灌溉面积65万亩。这几天,灌区正抢抓最佳灌溉期,利用黄河水资源优势,助力田间施肥浇灌。  为了保障春浇工作顺利开展,

张朝平:我罪有应得

校园里的小餐盘,无疑是家长心中的大民生。纪检监察机关回应群众关切,强力整治校园餐管理问题,守护校园餐安全。刘烨曈(吉林省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副主任):通过我们的系统整治,让各个监管环节的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戚世国(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第七小学原后勤主任):侵犯孩子用餐的利益,特别惭愧。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却有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当作谋私利的“自留地”,最终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2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的报道。新疆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传统印象中,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脆弱。然而,过去三年里,新疆的粮食种植面积却累计增加了882.5万亩,占全国增量的34.8%;粮食产量累计增加量更是超百亿斤,占全国增量的25.1%,成为全国粮食产能增量最多

早春农田基建忙

连日来,各地农村抓紧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春季农业生产打好基础。↑2025年2月27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罗家镇泥巴寺村拍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CICPHOTO/汪泽民 摄↑2025年2月27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罗家镇泥巴寺村拍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CICPHOTO/彭圣洲 摄↑2025年2月27日,工人驾驶挖掘机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荷叶村疏浚河道、清理河

农业有奔头 农民有劲头(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你要多少?现在没货了,正加紧做呢,等几天再来取吧!”自家制作的糍粑成了走俏年货,春节假期,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的王礼枝忙得不可开交。在另一侧的农田边,种粮大户戴宏看着挖掘机、推土机往返穿梭,心里暖烘烘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收成肯定也越来越好”。“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是过去农村生活的写照。但冬天的港中坪村,并无萧瑟之感,而是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地处洞庭湖平原,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水

河南朝着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迈进(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冬去春回,麦苗披绿。行走中原大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生产全国约1/10的粮食、1/4的小麦,农业大省河南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如何由“大”变“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

潍坊临朐:“农”墨重彩 风好扬帆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董才印 潍坊报道朐山弥河滋万物,临朐大地喜丰收。时光车轮镌刻着“三农”工作者的辛勤足迹,站在新年伊始回首,潍坊临朐“三农”事业,稳中有进、特色纷呈,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实施“三连协同 四体共建”模式,走出了打造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的临朐实践。“三农”,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人,坚定扛牢使命和担当,稳住“农业”基本盘,推动“农村”新发展。春耕、夏耘、秋收、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千亩粮田背后的一块屏幕

新华社长春2月25日电(记者薛钦峰、魏蒙)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在东北黑土地上,越来越多农田里安装了各种监测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种粮主体在办公室通过大屏幕,就能掌握农业生产各项信息,实现节本增效。智慧农业正成为种粮主体的“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