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
求是网评论员: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历史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为各国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当今世界,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继续走在时代前列(大使随笔·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中国和柬埔寨是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铁杆朋友,又同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成员。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柬埔寨2015年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双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上海精神”,与其他伙伴一道,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重要建设性力量。2024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举行会
求是网评论员: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深刻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倡议。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宝贵启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确方向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世界进步潮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迫切需要,打破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传统窠臼,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确方向,在世界范围产生积极热烈反响。图为2024年4月1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上,中法艺术家合奏。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摄10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承载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新型国际关系、
从封邦建国到编户齐民:共同体视角下的秦汉中国
在二十世纪以来,所有对中国历史分期的论战中,对于秦汉帝国的历史性格与遗产,一直被反复讨论与论辩。秦汉之后的古代历史中,所有的变革与回归,似乎都是向着秦汉帝国的“原型”进行校准与调整。漫长的战争所奠定的国家形态,在今天也塑造了我们对国家-社会关系的认知框架。我们受困于历史的惯性,也依据这样的遗产,在比较历史的视野中,想象文明的其他可能。阅读历史学家秦晖的新书《秦汉史讲义》,我们在这位历史学者的作品中
谱写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谱写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王 毅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我国面向非洲和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次峰会是今年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场外交。非洲53个同我建交国领导人悉数出席,38位国家元首、9位政府首脑、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