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

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联合发文: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

记者 辛圆2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未来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方案提到,未来5年,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碳核算、气候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有效提升,国际合作

潍坊青州: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农民“充电”赋能正当时

大众网记者 刘臻臻 通讯员 郑秀宝 潍坊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1日,潍坊青州市召开了2025年冬春农民培训会。会上,农技专家针对青州的主要粮油作物和“菜篮子”产品开展春管春种技术培训,从科学选种、精准播种时机把握到田间精细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进行全方位指导,传授现代化高效栽培技术,同时,深入解读农业补贴、乡村振兴等惠农政策以及农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村民知政策、懂法规。“这次培训内

三部门推动农村地区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本报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曲哲涵)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通知明确,三部门根据各地当前新能源汽车和公共充换电设施发展状况、未来潜力以及2024年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分配省级试

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看“流动中国”里的春运“三变”

交通运输部预计,整个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2025年春运创下了哪些新纪录?全国公路、铁路、民航出行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这个春运,铁路进入“无纸票时代”、摩托大军“退场”、C919“上岗”,从春运的“三变”折射出了哪些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铁路春运进入“无纸票时代”90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多样的出行需求,得益于一张日益安全、便捷、智慧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今年春运期间,全国共

24小时不打烊,海淀区这一街道图书馆“上新”

新京报讯 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对街道图书馆进行全面升级,打造了一处24小时开放阅读空间。据了解,除了提供丰富的图书借阅和学习自习场所,图书馆24小时服务功能区还配备了免费的空调、暖气、Wi-Fi、充电插口和卫生间等设备设施,满足辖区居民实际需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图书馆实现24小时不打烊。图/“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永定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自图书馆实行24小

探访浙南“超级充电宝”:打破世界纪录的“硬核”工程

中新网温州2月13日电(周健 黄伟 范海国)眼下,在浙江温州永嘉的大山深处,一座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超80亿元的“超级充电宝”——永嘉抽水蓄能电站,创造了多项国内领先技术,书写着能源转型的绿色篇章。走进永嘉抽水蓄能电站钻井平台,只见工作人员在对新钻的岩壁进行喷浆固定作业。此次挖掘所用到的可变径竖井扩挖掘进机“逐梦号”,重270吨、高27米。近日,“逐梦号”以单日进尺16.8米的效率,成功打

海量财经丨宁德时代与滴滴出行合资布局新能源汽车换电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来彬 报道近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与出行领域巨头滴滴共同宣布,其合资公司时代小桔(厦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3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以及蓄电池租赁等业务。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和滴滴出行关联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间接共同持股。宁德时代与滴滴的此次合作早在2024年初就已宣布,双方将成立换电合资公司,从网约

3分钟飙到1000℃!紧急提醒:赶紧自查

12月7日凌晨4时许,北京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致1死4伤。 初步调查认定, 火灾系室内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内部故障起火所致。 消防部门提示居民,电动自行车或电池不“进楼入户”,应在室外指定场所安全停放、充电。 △起火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据统计,90%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发生在门厅、过道及楼梯间等室内场所,这是因为电动自行车或电池一旦“进楼入户”,发生火灾后,人员将难以逃生和自救。 一方面,电

福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初见成效

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26日电 (彭莉芳)2025年度福建省应急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26日在福州举行,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陈秉安在会上通报,自2024年4月全国部署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福建省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整治初见成效。一是全省火灾指数明显下降。2024年全省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2023年下降29.4%;期间,各级累计劝阻搬离“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39.9万辆

“打一针”让锂电池寿命增十倍 复旦新成果登上《自然》

当锂电池的寿命即将终结时,为它“注射”一针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复原本的充电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电池,维持1万次充放电,且电池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仍然一样。这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完成的最新成果。相关研究以《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Exte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