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智库报告解析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意义

今年春节,中国年透出浓厚的“国际范儿”。多国政要送出新春祝福,地标建筑点亮“中国红”,庆祝春节活动在世界各地上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说,如今春节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庆典,它向全世界传递着欢乐与和平的讯息。从“中国年”逐渐走向“世界年”,春节成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生动诠释。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月18日在日本东京向全球发布《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报告,指出中

王毅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新华社联合国2月19日电 (记者杨士龙、潘云召)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主持联合国安理会高级别会议期间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王毅转达习近平主席对古特雷斯的亲切问候,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博弈不断加剧。世界越是动荡不安,越应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作为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中国倡议举办“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

王毅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新京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02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主持联合国安理会高级别会议期间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王毅转达习近平主席对古特雷斯的亲切问候,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博弈不断加剧。世界越是动荡不安,越应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作为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中国倡议举办“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

中国代表呼吁各方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法倡议

新华社日内瓦2月24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大使24日在国际人道法倡议高级别活动中发言,介绍中方参与发起的国际人道法倡议,阐述中国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立场主张。陈旭表示,当前全球人道主义危机仍然严峻,如何推动国际人道法切实得到遵守是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也是中方参与发起并推进国际人道法倡议的初衷。倡议致力于唤醒国际社会尤其是武装冲突各方对国际人道法的认知。国际社会应弘

世界看两会丨国际人士:中国发展惠及世界 期待两会带来更多机遇

东帝汶外交部长 贲迪拓: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创新、技术、工程、太空探索等领域都是如此。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也有借鉴意义,其他国家通过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进行经济改革和转型,为人民带来和平、繁荣和发展。东帝汶外长贲迪拓还表示,期待未来与中国加强农业、经济等各领域合作,加深人文交流。东帝汶外交部长 贲迪拓:我认为两会关于发展的议题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期待与中国在各领域进行合作,

“共建协同格局 共筑产业高地”上海普陀牵头发起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倡议

中新网上海2月26日电 (高志苗)26日,上海市普陀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工作大会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普陀区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七个城市携手,发起“共建协同格局 共筑产业高地”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倡议。“共建协同格局 共筑产业高地”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倡议发起现场。高志苗 摄 据介绍,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也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谋划部署,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国与国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促进全人类发展与进步,始终是各国不懈探索的重大命题。70年前,中国领导人携手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如何处理这

俄乌冲突已满三年,中方是否有新计划、新倡议?外交部回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今天距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已满三年。关于中方是否有促进乌克兰和平的新计划或新倡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将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图片来自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昨晚(2月23日)召

马来西亚前部长:西方抹黑“一带一路”也难掩其互利共赢本质

导读面对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的态势,东盟坚持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拒绝选边站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尽管遭到了美西方不遗余力的抹黑,但依然赢得了多数国家的广泛欢迎。尤其是对小国而言,它们可以搭上中国的“便车”,实现共同发展。东盟国家深化对华经贸合作,推动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共促区域繁荣与稳定,有力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东南亚国家从未幸免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和大国竞争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