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国

原创 壮士断腕!中国暂停从美国进口废铜,不仅是迫于特朗普关税的压力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对金属铜的需求可谓如饥似渴。从电线电缆到家用电器,再到汽车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铜的身影无处不在。同时,中国自己国内的铜矿资源质量不高,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废铜供应国,其地位显得尤为关键。但最近,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许多中国贸易商突然停止从美国进口废铜!这一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的铜资源还够用吗?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特朗普

和评理|轰轰烈烈的关税战,一场徒劳无益的闹剧

贸易保护砸自己的脚。(来源:中国日报 罗杰 英文《中国日报》2025年2月12日8版)本周一,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于3月12日生效。特朗普此举将影响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韩国及中国的数百万吨钢铝出口,或引发多边贸易战。“这25%的关税没有任何例外或豁免。”特朗普在签署上述行政令时表示。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以国家安全为由,为保护美国国内钢铝

冯德莱恩终于承认:放弃俄罗斯能源使欧盟付出了巨大代价

财联社1月22日讯(编辑 牛占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终于承认,由于俄罗斯廉价能源的中断,欧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周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表示,在2022年之前,欧盟45%的天然气和50%的煤炭要从俄罗斯进口,而俄罗斯还是欧盟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之一。她提到:“这些能源看似便宜,但这种依赖让欧盟在能源供应方面面临着被俄罗斯勒索的风险。”冯德莱恩接着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2年2月乌克兰

特朗普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就关税、能源、军售等问题达成一致

当地时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在白宫会面,并举行媒体发布会。特朗普:希望美国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供应国特朗普表示,印度和美国已就能源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和印度的贸易逆差近1000亿美元,美国希望能够销售石油和天然气来弥补赤字,印度将会购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特朗普希望美国能够成为印度的第一大供应国。美国会增加对印度军售特朗普表示,美国会增加对印度的军售,并会提供F-35隐形战斗机。双

俄罗斯宣布停气

据新华社消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月1日发表声明说,因过境协议到期,自莫斯科时间1月1日早8时起终止过境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同日,乌克兰能源部在社交媒体“电报”发文说,基辅时间1月1日早7时,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乌克兰停止了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输送服务。乌方就此已向国际伙伴发出正式通知。乌能源部长加卢先科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此举使得俄罗斯正在失去市场并将遭受金融损失。有分析认为,如果

和评理|轰轰烈烈的关税战,一场徒劳无益的闹剧

贸易保护砸自己的脚。(来源:中国日报 罗杰 英文《中国日报》2025年2月12日8版)本周一,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于3月12日生效。特朗普此举将影响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韩国及中国的数百万吨钢铝出口,或引发多边贸易战。“这25%的关税没有任何例外或豁免。”特朗普在签署上述行政令时表示。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以国家安全为由,为保护美国国内钢铝

刚果(金)据悉考虑实施钴出口配额 以提振市场价格

财联社2月26日讯(编辑 夏军雄)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世界上最大的钴供应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也称刚果(金)——正考虑实施钴出口配额,以遏制供应过剩并提升价格。刚果(金)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供应了全球75%的钴。作为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金属之一,钴被广泛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此外,制造导弹、航空航天部件、雷达和制导系统等都需要用到钴。由于汽车制造商需求疲软,加上矿商加大力度开采铜(钴是从铜中提

特朗普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就关税、能源、军售等问题达成一致

当地时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在白宫会面,并举行媒体发布会。特朗普:希望美国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供应国特朗普表示,印度和美国已就能源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和印度的贸易逆差近1000亿美元,美国希望能够销售石油和天然气来弥补赤字,印度将会购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特朗普希望美国能够成为印度的第一大供应国。美国会增加对印度军售特朗普表示,美国会增加对印度的军售,并会提供F-35隐形战斗机。双

俄乌冲突三周年③|靠军援获益,成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美国从俄乌冲突赚了多少钱?

乌克兰危机升级已三年。这场冲突剧烈冲击地区安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同时深刻影响全球,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分析人士指出,凭借能源贸易与军火援助,美国实际上成为俄乌冲突的最大受益方。成为世界头号武器出口国三年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同时也向欧洲盟友出售武器,推动了军火工业的繁荣。资料图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陆军弹药厂(图源:央视新闻)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研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