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除这两个基因 作物将更好抵御寄生植物 记者2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SL)外排转运基因,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寄生植物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这一发现为培育抗寄生植物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敲除SbSLT1和SbSLT2基因的高粱品种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增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供图)据介绍,寄生植物通过特殊的结构(如吸器)侵入寄主植物的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新方法 有望提高水稻等作物产量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林鸿宣院士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团队的最新合作研究发现,通过精确调控植物激素赤霉素水平,可以突破主栽品种的抗逆性与产量互相拮抗的瓶颈,从而同时提高水稻的碱-热抗性和产量。该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在上海松江农场,PH值达9的高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水稻生长情况,含中等浓度活性赤霉素的水稻株系其耐碱性较强(图中右侧水稻)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作物如何抵御寄生植物威胁?中国团队最新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中新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寄生植物会对农作物带来巨大冲击甚至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这种情况该如何有效应对与解决,长期以来备受关注。高粱中首次发现两大关键基因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的消息说,该所科研团队联手合作伙伴,最新在“作物抗寄生植物研究”方面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从高粱中首次发现两大关键基因,通过基因编辑修饰具有广泛的重要作物抗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粮食的“粮食”,如何减“肥”增效(春耕进行时)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等春雨至,万物生。雨水节气被称为“可耕之候”,进入雨水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春耕,越冬作物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的关键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迅速增加。“再过一阵小麦就该追肥了,啥化肥效果好?”在河北省馆陶县柴堡镇的一家农资店里,柴庄村村民许延军正在咨询小麦春管用肥。雨水节气至,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物资,能为作物快速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对作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新农技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眼下春耕备耕正由南向北次第展开。育种、插秧、农资储备、田间管理……各地抢抓农时,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一起看科技赋能织就“智慧”春景。智能插秧机走俏春耕一线在江西,各大农机大市场生意火爆,从耕地、播种到收获、运输,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机具设备一应俱全。搭载了先进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插秧机颇为走俏,基于最新的绘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论是直线行驶还是曲线作业,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啥强调“大面积”?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2025年,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装备匹配度,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推进工作中,将力争做到更加突出“大面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作物联合育种攻关及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主要粮油作物高产创建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敲除这两个基因 作物将更好抵御寄生植物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张泉)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SL)外排转运基因,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寄生植物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这一发现为培育抗寄生植物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据介绍,寄生植物通过特殊的结构(如吸器)侵入寄主植物的组织,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其中,独脚金属寄生植物主要寄生于高粱、玉米、谷子等单子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新春走基层|吉林永吉:早春大棚农事忙 近年来,兴隆川村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转变种植方式,发展棚膜设施农业。目前,该村已建成74座种植蔬菜、食用菌等多种经济作物的大棚,村里还结合竞拍大棚经营权、组织村民务工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月12日,在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兴隆川村大棚内,村民查看作物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这是2月12日拍摄的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兴隆川村大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2月12日,在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作物种植带“北移西扩” 农业版图迎变革 农业靠天吃饭,“天”变了,什么地方种什么作物,也会跟着变。新一轮全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试点工作2024年启动,试点工作技术负责人、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廖要明和同事们跑遍了大江南北,用脚丈量中国农业版图之变。工作组发现,多种作物的种植带已发生了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北移西扩”。廖要明将这些变化写在了自己2024年的工作总结里。他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农业热量资源明显增加。与上一个30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作物如何对抗寄生植物?我国科学家发现关键基因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在“作物抗寄生植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望为寄生植物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13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寄生植物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威胁,其侵入作物组织吸取营养的方式,类似于人类寄生虫对健康的影响,严重干扰作物正常生长,影响农业生产与生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