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

文化中国行丨门楣中国红恰是中国味 重温贴春联的讲究

春联起源于周代,当时人们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第一副春联的雏形。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或“春联”。明代时,春联的名称正式确立,并开始在民间普及。春联应该怎么贴?如何区分上联和下联?戳视频学知识啦。(总台记者 魏雨彤 张一郎

文化中国行丨门楣中国红恰是中国味 重温贴春联的讲究

春联起源于周代,当时人们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被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第一副春联的雏形。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或“春联”。明代时,春联的名称正式确立,并开始在民间普及。春联应该怎么贴?如何区分上联和下联?戳视频学知识啦。(总台记者 魏雨彤 张一郎

上海小马路年味浓:行道树上挂“福袋”,头上有“福”,踮脚沾“福”

年关将至,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路(华山路至余庆路段)上,行道树的树枝上挂满福袋,个子高的人踮踮脚,就能摸一摸沾沾喜气。等夕阳西下,福袋随夜幕降临而亮光,在暖黄的路灯衬托下更显年味。1月21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这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小马路,这里安静、人少,与路西端车水马龙的华山路形成鲜明对比。在广元路上荡了几个来回,有人特意与福袋摆拍合影,多数人则是路过时抬头看一眼。在天平路广元路交叉口等待红绿灯的路人

评论丨从写春联到赛博春联,民俗也可以是潮玩

不能让民俗流于静态,不能让非遗归于沉寂,与科技相衔接,与时尚相砥砺,传统民俗就能活起来、火起来蛟龙腾云去,灵蛇迎春来。春节前,写春联、贴春联,堪称一项“标配”。近日,与春联有关的几则消息,近乎刷屏。一则是,某地一名11岁女孩寒假摆摊写春联,每副20元,最多一天写了35副。另一则是,某地一名男子打造了赛博春联,春联天天不重样。此外,有人在家门口手画“五福临门”,技艺精湛,看点十足,有网友戏称“这波压

舞龙灯 赏烟花 贵州余庆红红火火迎元宵

2月10日是正月十三,在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贵州省余庆县举行舞龙展演、烟花燃放闹元宵活动。当地群众共赏龙灯蜿蜒、烟花绚烂,在非遗与民俗的交织中,留住浓浓的年味,开启暖暖的新春。作者:熊艳、白青青、倪冰洁、王杰、李宁、崔晓强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